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学习钢琴的人逐渐增多,更多的人都会接触到车尔尼练习曲。所以就要深入了解车尔尼及他的作品和创作思想,以及车尔尼练习曲在钢琴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探究和明确740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车尔尼的练习曲的基本特点是,从简易到复杂的编排、从左手到右手的技术训练、从初级到高级是专业技巧性训练,非常强的一套练习曲,深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会使练习者收益匪浅。该文主要阐述了新型的讲课方式———归纳法在车尔尼练习曲演奏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终止和弦观念的扩展是作曲家创作意识的哲学观、艺术观张扬的表现,也是他们美学意识不断觉醒的体现,作曲家对终止性和弦的创造性应用,除了力求符合现代美感需要外,也在努力体现作品整体和声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情感风格的完美,进而达到两者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补充终止是和声学终止式中的一种。相对于其它终止式它具有功能、连接位置和使用地位上的独特性。通过对补充终止的功能逻辑、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掌握补充终止的结构特点、功能关系以及主要的几种构成形式。在教学中对补充终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和声与曲式分析中。了解它的实际运用方法,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5.
《惠山泥人印象》组曲是作曲家李遇秋最成功的手风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和声手法、调性布局与同时代的手风琴作品相比有许多创新之处。非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新颖的调性布局,把和声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这在民族风格手风琴作品匮乏的今天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邦练习曲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的结构和旋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对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旋律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奏法分析等方面,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完成对《离别》的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主部呈示前有一个largo速度的平行乐段作为引子,上句14小节,以A音为调性主音,小主和弦为基本调式,以此形成调式性对置的是A大调与a小调的同中音大调即~bA大调的平行f小调,第14小节上句在主调S_(116)上,从旋律上划句逗,但从和声上来看应该是在准平行下句的第15节强拍上,这样上句在C小调上半终止,同时下句就在C小调上进入,下句同样14小节,句逗终止结构与半终止一样在28小节弱拍上,和声停留在Ⅶ6上进到29小节原位(主调)小主和弦上作全终止,从29小节起好象又是平行复乐段的开始,只不过才4小节就被主部主题以  相似文献   

8.
和声教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更是一门技能课。因此,和声教学应重视操作训练,要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能,通过书面练习,键盘和声,作品和声分析及听觉训练几个方面进行立体性训练,是获得理想效果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筑声学中,回声和声聚焦会对建筑物产生奇特的聚焦效应,有时给人们带来声学奇观,有时又给建筑师带来麻烦,本文就天坛公园的建筑中的回音和声聚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肖邦第24首前奏曲的分析,初步阐明旋律、和声等方面的独创性,以及他的作品对丰富钢琴表现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巴赫将他十五首以复调形式创作的二声部键盘作品定名为创意曲,意为帮助演奏者.并获取良好创意且能充分地加以展开。创意曲主要是以对位法的写作方式为主,这种方法是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声部相互交织而成,各声部都呈现着自己的主题,在和声的效果上充满着和谐与交融.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常常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及性格特点。分析了巴赫钢琴复调作品中的曲式结构、风格特征.从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两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营造诗画的美学意境,旋律之美深化诗词的美学意蕴,和声之美深化诗词的美学意蕴三方面来分析黄自声乐作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唱和声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刚接触和声的学生,他们根本不理解和声的含义,如果光讲理论知识,不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学生始终难以进入和声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柯达伊的手势唱名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生唱和声时,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看我的左手手势  相似文献   

14.
赵元任合唱曲《海韵》是一首由女高音领唱的四部混声合唱作品,它是中国合唱音乐在初创阶段的代表,也是我国合唱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分析《海韵》的音乐特征,包括它的曲式结构、和声与调式、词曲结合,从而提出对《海韵》这首作品的实际排练和指挥工作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音乐教师、音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1]4。目前,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和声课教学存在着以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主而忽视民族调式和声内容,以和声写作为主而忽视和声分析和以和声分析为主而忽视和声写作等问题。改进和声学教学的主要措施有:处理好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关系;充实民族调式和声内容,加强键盘和声、钢琴织体写作训练;搞好高师和声学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钢琴即兴表演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并在伴奏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和声知识,才能使演奏更加精彩,感情更加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钢琴即兴表演能力,使其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和声知识,增加音乐渲染力,成为了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钢琴即兴演奏和伴奏中和声教学的运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和伴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培勋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结合了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旋律中大量运用复调旋律、粤调旋律和线性旋律,调式以民族调式为主,曲式结构采用双主题变奏形式,和声中三度音程、八度音程与变和弦多次出现,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和声的系统研究,可以比较出现代和声的发展,现代和声虽远不如传统和声那样严谨、系统,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比较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20世纪现代和声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19.
旋律、和声以及音韵的民族化是体现手风琴民族音乐风格的基本途径。以群众歌曲、民歌、民间器乐曲以及传统古曲的曲调为素材,是中国手风琴音乐旋律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和声因素,以替代或削弱西洋和声的功能性,使和声音响适应民族审美习惯和旋律调式特点.是手风琴民族风格的有效体现手段。  相似文献   

20.
《意象集Ⅱ》是法国伟大作曲家德彪西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意象集Ⅱ》中共包括三首乐曲,分别为《金鱼》、《透过树叶间的钟声》、以及《月落荒寺》。在这些乐曲当中,德彪西通过对创作意识以及手法的大胆革新,使作品体现出了独具个性的价值,彰显了德彪西对和声配合以及声部织体的驾驭能力,彰显了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能够使我们对《意象集Ⅱ》的演奏更加驾轻就熟,进而达到深化与升华《意象集Ⅱ》音乐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