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学文 《青年记者》2012,(32):17-18
研究背景现代传播学认为:大众传媒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促成了公众对于城市的形象认知,从而具备了建构城市形象的功能。"媒介时代的城市形象可以分为客观形象、媒介形象和公众形象。城市的客观形象是城市‘公众形象’的起点,也是媒介呈现城市的原材料。城市的‘媒介形象’较大程度影响了城市的‘公众形象’。"①也就是说,在媒介社会中,城市的媒介形象取代了客观形象,成为影响社会大众对城市做出认知和判断的形象符号。传播学中的城市形象研究就此展开,通过研究城市的媒介形象来分析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一项为各国受众所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是提升中国形象的良好契机。本文结合媒介定型理论,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国际传播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如何进行北京奥运国际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丹  王珩 《青年记者》2017,(20):25-26
城市形象是每一座城市带给他人的最直观印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对城市诸要素的总体感知、印象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之一,其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对人综合影响的结果.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于是公众开始多渠道对城市形象的相关内容进行接触.因此,遵循新媒介生态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制定彰显城市特色的形象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媒介传播的方式多,传播效率也很高,因而利用媒介传播,可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较好认知,并于之后持续产生影响,达到传播者的意图,对城市形象建构与维护有理想效果.换言之,媒介传播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各城市在国际媒体中呈现出来的媒介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际对中国的认知。英美媒体凭借其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传播手段和经验、较高的媒介使用率以及英语语言优势,在他国媒介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英美主流报刊关于桂林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反映桂林这一国际旅游城市在国际传播中被赋予的媒介形象,并针对旅游城市媒介形象的构建与国际传播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巍 《传媒》2018,(6):58-59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一种以城市为表达主题,以视听语言为表达媒介的宣传片应运而生,被称为"城市形象片".特别是2011年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的推出,城市形象片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并在国家形象战略的推动下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片更是凭借短小精悍、内容丰富、风格鲜明的特色,迅速占领电视、网络、社交媒体、户外大屏等终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于其他传播活动,城市形象片作为典型的影视化表达,其传播是一个动态化、持续化的信息流动过程,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表达体系.将其置于传播学理论框架内,分析城市形象片的表达类型与特征,对把握其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英国经济持续低迷,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国家形象构建的目标就自然被设定为振奋经济、凝聚民心以及重塑政府威信,伦敦奥运的筹备工作也围绕此目的展开,本文分别阐释英国政府在奥运筹备期间运用影像、品牌、奥运理念等传播策略提升英国国家形象,以及在奥运会期间的应用创意、民心、媒介、旅游等策略等来进一步展示、提高英国国家形象,并指出在奥运英国国家形象构建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宦佳  陈柏菡 《传媒》2023,(9):60-63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网红城市”西安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实践,经验性地概括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路径,并引入话语制度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合作生产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分析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璐 《新闻世界》2014,(8):425-426
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国吸引国内外受众关注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媒介环境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国家形象传播所要面临的,实际上是成长在新媒体变革基础上的全球传播环境。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传统广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面临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变现的严峻挑战。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的突围路径,提出相应策略,包括:明晰专业定位,立足受众市场;坚持技术赋能,重塑广播模式;追求场景适配,延伸传播空间;打造品牌形象,更新盈利理念;接入公共服务,拓展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兴晨  刘雨 《新闻传播》2023,(16):42-44
移动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转向,突破了传统媒介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表征范式,创造性融入城市形象传播。进一步讨论如何讲述辽宁故事,统筹多方话语力量,锻造辽宁文化软实力,使其更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对于辽宁城市形象重塑与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梳理辽宁媒介意象的流变为切入口,总结出辽宁城市形象传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移动媒介时代下辽宁城市形象的重构及传播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下媒介化生存的社会中,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大众传媒。然而,当前许多城市在自身形象的定位、传播理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下面笔者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形象的传播要素,探讨有效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媒介发展迅速,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政治传播也不例外。在此语境之下,话语争夺、符号建构、仪式营造等都与"媒介事件"难解难分;与此同时,诸如奥运会、阅兵式、G20峰会等大型国际盛事也就成为了形塑国家形象的主要依托背景。本文以2016年杭州G20峰会为例,对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话题予以探讨,以期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大传播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我们要有效地传播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就必须树立大传播的观念,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传播媒介领域,还必须扩大到期刊杂志、图书出版、电影乃至动漫、录音、录像、电子游戏等所有泛大众传播媒介领域.这些新闻传播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传播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的立体化媒介大传播网络.我们要认真研究、善于运用这个媒介大传播的立体网络来树立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大传播还有第二层意思:不仅要注重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的大传播,还要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国家行为、实物传播和人际传播领域的大传播.只有这样,我们树立和传播的国家形象才是坚实、持久、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盐城城市形象传播现状的梳理,分析出网络时代盐城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存在无独特定位、无整合传播的思维,以及新闻意识淡薄,大型事件传播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此传播现状,提出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拍摄好网络时代的形象宣传片、利用好网络平台做好整合营销传播,以及重视策划媒介事件,挖掘大事件的网络传播潜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即精心打造期刊的数字传播平台,树立期刊品牌的网络形象;多元化传播,跨媒体融合营销,扩大期刊品牌的传播路径;加强专刊和品牌栏目的策划,彰显期刊品牌的个性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期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掌握"全媒体"综合技能,构建期刊品牌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万立良 《青年记者》2020,(11):31-32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即将举办,中国将再次成为焦点国家,这是中国再塑国家形象的良机.面对新的传播契机,国家要加强传播平台建设,提升话语权;要创新对外传播的策略,做到有效传播;要借助国际热点,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技术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出版业。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业从理念到战略选择都会面临变革,同时也将在媒介融合时代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形成的新的传播形态,这些新的传播形态将会塑造新的出版业。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出版业具有三种可能的战略选择:内容创新战略、渠道创新战略、全媒介整合战略;国家需要转变传统的出版规制理念和方式,为出版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所进行的战略选择提供体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宏伟 《新闻界》2008,(1):81-82
本文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对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进行了研究: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变化;奥运报道源与传播主体多样化;差别性优势满足受众新的需求;跨媒体联动营销;媒介融合下奥运报道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以洛阳为案例,梳理步入新媒体环境后不同媒介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在传播方式策略方面的变迁,分析其采用了何种策略去实现更好地建设、传播城市形象。本文分别探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获得更好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