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茂 《出版广角》2018,(15):44-46
媒介融合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媒介传播机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出版单位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应着重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共享、期刊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的期刊出版与传播模式,突出对受众的关注,完善对期刊的评价,促进期刊出版与其他媒介的有效融合,提升期刊出版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
石峰 《传媒》2017,(17)
期刊媒体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尝试,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普遍使用新兴传播载体,采取多种方式与新媒体结合,扩大了传播渠道,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影响力,也为期刊"走出去"开辟了新渠道;一些期刊利用互联网组建国际作者队伍、审稿队伍,提高了刊物质量,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空间.但是,所取得的进展与中央提出的"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与期刊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融合的空间还很大,融合的商业模式正在探索中.目前多数期刊社还处在经营的困境中,很多人对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前景还比较迷茫.因此,我在这里提出期刊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中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的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多种媒体形态相互交融,全球进入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学报作为进行学术交流、传播最新研究成果的传统媒介,在传播策略上明显存在不足,传播影响力有限。高校学报加快体制改革,提升期刊品牌竞争力,整合资源、拓展与其他媒介的融合,强化编辑策划意识,打造数字传播平台,加强宣传和营销,是提升高校学报传播力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在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驱动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领域的发展潮流.本文立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进媒介融合发展、 深化媒体转型之路,从它在内容、渠道、用户、平台、品牌、经营和管理七个方面的融合,全面阐释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5.
期刊的装帧设计是打造期刊文化软实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媒体走向深度融合的当下,探索传统期刊及其新媒体多元形态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范式,拓展设计美学在期刊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期刊发展不断寻求新的设计美学视角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最美期刊"获奖期刊为例,从生态发展观中的和谐美、品牌的多维之美、跨媒体多元平台的形式美、期刊思想内涵的意境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之美五个维度构建期刊设计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融合发展观中的期刊设计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关注国家政策与国际时事、新闻出版、生态发展等领域,融合前沿信息技术与新兴媒介,创新期刊内容的新媒体表现形态与跨媒体的多元审美.  相似文献   

6.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2,24(1):40-42
新媒体语境下"编辑立言"具有提升传统期刊的多媒体融合能力,增强期刊信息的互动性,强化编辑的学术能力和媒介驾驭力等功能。认为应立足于多媒体功能融合的理念,从学术导向、信息互动等期刊发展的宏观层面,以及点评、推介导读等文本微观层面重构编辑立言的形式,丰富编辑立言的内涵,提升期刊信息传播的跨媒介适应能力,优化与延伸期刊信息资源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7.
向飒 《出版广角》2012,(8):66-67
媒介融合时代,期刊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相互借用,实现媒介功能重新组合和媒介资源重新配置是期刊品牌发展的必然方向。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化延伸就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互联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对接,通过采用新媒介出版策略、整合资源营销策略、自主网站形象策略,个性增值服务策略、宣传策划推广策略等,不断探索传统期刊原创内容优势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优势的结合,推进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延伸。  相似文献   

8.
何坤  李旭 《传媒》2017,(18)
"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也对传统的对外传播理念和路径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下简称CGTN)"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为例,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转变.  相似文献   

9.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4,26(2):114-116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从发挥传统内容优势,借力数字化,重构期刊知识内容体系,增强知识转移目的性;通过网络平台扩展期刊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促进知识过程与知识结果的互动与转移;搭乘大众媒介,延展期刊科学传播功能,增强知识转移的广度等维度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中提升科技学术期刊传播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美国期刊界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改革.2015年美国期刊协会正式推出"期刊媒介360"方案,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期刊受众统计规则,从方法论层面实现对期刊的"再定义",将"期刊"提升为"期刊媒介";从价值层面实现对期刊受众的"再发现",将纸媒读者提升为全媒体读者;从愿景层面实现对期刊发展的"再规划",将"平面愿景"提升为"立体愿景".基于此种新视角,美国期刊的受众结构、细分市场和经营模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传递出一系列积极信号,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四类传播模式理论对传播活动的界定诠释出发,围绕着各种对外传播的研究概念,在内涵更加丰富的"广"传播视角下探索归纳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节目在世博会、亚运会这样的国际媒介展示盛会上,为有效地进行节目品牌推广,节目形象宣传而在制定对外传播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磊 《传媒》2017,(22)
在公共政策传播中,政府和公民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质的改变,因此公共政策传播全媒体模式的构建是短期内实现公共政策传播效能提升的重要方法.但渠道媒介无法以内生的力量进行改革,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做公共政策传播的"引路人"、媒介融合的"调控人"、公共政策传播的"督导人",切实转变公共政策传播观念,推动渠道媒介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并做好公共政策风险防控工作,推动公共政策传播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报》2012,24(1)
新媒体语境下“编辑立言”具有提升传统期刊的多媒体融合能力,增强期刊信息的互动性,强化编辑的学术能力和媒介驾驭力等功能。认为应立足于多媒体功能融合的理念,从学术导向、信息互动等期刊发展的宏观层面,以及点评、推介导读等文本微观层面重构编辑立言的形式,丰富编辑立言的内涵,提升期刊信息传播的跨媒介适应能力,优化与延伸期刊信息资源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新的媒介技术正在重塑媒介市场版图,期刊业市场在资本、技术和体制三重力量作用下,带动了传统媒体与数字新媒体之间整合、分化和裂变,带来了期刊业经营三大变化:一、信息传播功能与商业经营功能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与相互贯通;二、经营定位由传统"高端定位"向更加注重"长尾理论"模式转变;三、信息传播呈现出鼓励分享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确立新的媒介生态媒介发展战略的三个根本问题,并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期刊资源进行整合的动因,论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期刊资源在整合过程中的新变化;同时为了提升期刊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构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期刊资源整合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际传播力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传播力包括传播能力、传播效力和传播权力三个层面,媒介成为影响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赋予国际传播力新的特征:个体传播使得国际传播能力多元化,媒体传播中的文化因素和生活化因素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效力,国家传播引发国际信息传播秩序失衡并导致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构建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增强民众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奠定群众基础;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效力提升奠定专业基础;增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权力提升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印刷媒介的发展空间接近饱和、新兴数字媒介又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女性阅读品牌如何创新产品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何更新营销管理理念,借助与新媒体在渠道和内容方面的融合保有自身的生命力;如何传播女性文化,帮助女性提升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将成为女性阅读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背景下的新型作业模式,这种模式正在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在市场大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介之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作为国际传播重要力量的国际广播,如何应对媒介融合带来的影响,需要慎重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0.
"沟通"是一个关系概念.从传播的角度说,传播的主体、受众以及相关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是实现传播意图、达到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传播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沟通的过程. 品牌传播,需要利用媒介作为载体.那么,作为品牌主体的企业与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就不仅是品牌建设的一种手段,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目的.以往,曾有过"应对"之说,以防为主,如今,"应对"已渐渐被"沟通"所取代.唯有沟通,才有可能形成伙伴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好各类媒介对于品牌传播和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