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中考真题】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请以“学问藏在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相似文献   

2.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基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使不等式变成形如 ax>b(或 ax相似文献   

3.
人名异读字     
适南宫适(周武王的臣子)。“适”读kuò(阔),不读 shì(式)。於樊於期(战国时秦国的将军)。“於”读 wū(乌),不读 yú(于)。家曹大家(“大家”是古代对有学问的妇女的尊称。此指东汉的班昭)。“家”读 gū(姑),不读 jiā(加)。员伍员(就是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员”读 yún(云),不读 yuán(元)。邪呼韩邪(汉代匈奴单于的名字)。“邪”读 yé(爷),不读 xié(协)。  相似文献   

4.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成为摆在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去激发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热情:(1)理想的教育;(2)教材的选择;(3)课堂的操作;(4)作业的布置;(5)课外的辅导.  相似文献   

5.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 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还意味着整个课程框架应当以"学问"为主线,还是应当以"实践"为主线,这就是"导向"一词的内涵.课程的哪些方面体现出"学问导向",或是"实践导向"呢?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以学科分类还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为依据来确定课程门类;(2)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为认识过程,还是实践知识为认识过程;(3)课程内容以普通文化知识、理论知识为主体还是以实践知识为主体;(4)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还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5)以认识过程还是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6)以书面形式还是产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这六个问题上的不同选择,便形成了"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课程模式,而这种不同的选择,是由各自不同的目标所决定的.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由于课程目标不同,理论知识与过程在课程中也就不可能处于同等地位,而必须有所侧重.而这也正是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要点 1.基础知识 (1)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基本方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①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②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学校的教学有四个特点,(1)高等学校教学不是一般的文化传递,而是对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新;(2)高校教学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3)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与创造性;(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高校的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与  相似文献   

8.
黄正 《江苏高教》2000,(4):110-110
一、孔子师德观的重义轻利性1.崇尚学问、立志从教———追求“大义大利”的思想孔子一辈子在做学问 ,他对学问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人离不开学问。孔子认为 ,对人进行学问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提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教育思想 ,表明他不仅要求自己品学兼优 ,也要求用自己的能力、学识及明白的道理去培养有学问的、懂道理的、有自立能力的人。孔子“立人、达人”的思想 ,其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最终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教育 ,造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 ,使他们…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以下六方面抓起:(1)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2)情境中放手自主探索;(3)鼓励学生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4)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鼓励学生创新;(5)优化练习,提高创新能力;(6)开放学习评价,让学生爱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外学者们提出了关于人文科学构成要素的诸多观点,对于了解什么是人文科学具有重要作用,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人文科学的构成要素有四项内容:(一)人文知识;(二)人文思想;(三)人文精神;(四)人文方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较全面地反应了人文科学作为科学的基本特征和较完备的学术思想、知识体系、内在灵魂和方法体系等,并可以构成为人文科学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怀疑与学问一、语感分析(一)把握思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议论内容的顺序是:以引用两句古代学者的名言开头,引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然后分论:从对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的怀疑;继而分论;从怀疑在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论及怀疑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模拟文题1】“冬天的翅膀打开了心海,坚强的姿态笑容多精彩,飞跃过山川与星辰大海,拥抱这世界一起奔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闭幕,但这充满激情的歌声,仍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一起向未来,去抗击人生风雨;我们一起向未来,去拥抱温暖阳光;我们一起向未来,去收获人生辉煌……请以“我们一起向未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仿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些体会.(1)树立国标;(2)把制图作为一门技术去讲;(3)可用三多教学法,即多看、多想、多练;(4)学习要立罕见影,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以下提示,回答问题。(1)六个好朋友去餐馆吃饭;(2)他们坐在同一张方桌旁,一边坐三个人;(3)六个人点了六种不同的饭;(4)杰克坐在汤姆旁边;(5)汤姆坐在与贝蒂相邻的男孩对面;(6)艾倩坐在珍妮的对面,她点了可乐、汉堡和炸鱼;(7)点了牛奶和热狗的男孩坐在贝蒂的对面;(8)坐在艾倩和里德中间的女孩点了色拉、夹心面包和洋葱  相似文献   

15.
一、易错点扫描1.解一元一次方程常见错误:(1)去分母,去括号时容易出现漏乘现象和符号错误;(2)移项不变号;(3)系数化为1时,没有考虑两边是否相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西部地区3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男教师的去个人化现象比女教师严重,班主任在情绪疲惫和去个性化现象方面比一般教师严重,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现象比小学教师严重;(2)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较高,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师;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3)成就感、去个人化、性别、是否班主任直接预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提出了衡量历史学进步与否的标准。他说:(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种学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在外国留学的有四种:(1)公费留学;(2)各种基金留学;(3)私费留学;(4)保证金留学。这是从经费方面分类的。 (1)公费留学是依靠日本政府负担经济,或依靠对方政府的奖学金,由日本到美国、西德等三十多个国家去留学。一九六三年度有六百四十三人公费留学,其中三百五十人是根据日美教育交流计划(富布赖特法)出国留学的。 (2)各种基金留学是用财团、商业公司的基金去留学。具有代  相似文献   

19.
新《标准》,新课程 ,新的理念 ,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理念能否贯彻到教学中去 ,取得成效 ,需要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相应变化。 (1)深刻理解《标准》的理念 ;(2 )不断吸取各方面知识 ;(3)教师是数学课程的积极开发者 ;(4 )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 ;(5 )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真题在线 阅读下文,以“爱的叮嘱”为题目作文.(50分)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到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