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2.
专业认同程度的高低,对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培养过程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心理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在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分析了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跨专业研究生快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该文采用量表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与自尊、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压力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还可以通过中介变量来影响学习倦怠。研究将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师范大学共计276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和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但来自外部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好。在部分学习压力维度对部分学习倦怠维度的影响过程中,社会支持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近年来地方院校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和录取情况,特别是调剂生占比越来越大的情况,分析了跨专业调剂研究生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上的影响,认为跨专业研究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但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然后介绍了慕课及其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慕课在地方院校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永刚  赵明华 《陕西教育》2010,(3):114-114,119
本文以石油院校“矿普”和“三矿”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大致将其分为两类:专业“跨度较小”的研究生和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认为,“教师积极摆正育人心态”和“学生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是能否正确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尤其是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保障。并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切身体会给出了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注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群体有几个特点:首先,他们是调剂生,就读的学校不是他们的目标学校。其次,他们是跨专业学习,所学专业不是他们擅长的或者喜欢的。再者,由于调剂,他们往往分配不到最好的导师,并且大多是自费学习。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压力问卷》、《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问卷》及《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感问卷》对河北某国家重点大学的476名硕士进行调查,并从中抽取247份压力处于中等程度及以上的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业压力处于中高程度的硕士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倦怠和较低水平的学业成就;学业压力中的外界期望压力和科研任务压力对硕士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前景压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显著;学习倦怠在中高程度学业压力和学业成就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专业认同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科研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习经历的调节作用,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专业认同量表、科研倦怠量表对473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科研倦怠;二是专业认同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科研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学习经历在导师排斥感知与专业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对跨学科研究生而言,导师排斥感知对专业认同的消极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生科研倦怠形成的机制,可为研究生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生科研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使研究生专业转换较为困难,因而专业认同问题相对突出。作为高教专业的“门外汉”,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建立与否直接决定专业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专业学习动力与专业学习能力(内部因素)、专业培养与专业就业(外部因素)影响专业认同,同时还发现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互性,即个体内部两因素以个人获得为中介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专业认同水平,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而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习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贯穿于每个层次的受教育者之中,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症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地质跨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短暂的三年学习,实现宽厚的地质基础、较强的地质能力、全面的地质素质这一培养目标,笔者调查了2013年地质跨专业硕士毕业生的教育学习情况,总结提出了"一个筛选、三个基础、一个提升、一个方向"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审评考生资格、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升科研能力、引导就业方向来为国家培育合格的优秀地质硕士生,使他们更适合于新世纪对地学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质专业为国家照顾专业,通常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享受降分录取的照顾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低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地质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地质跨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地质学基础理论、地质实践技能和地质思维的特点,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地质基础知识、提高地质实践技能以及严把硕士学位论文关等措施,借此实现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地质类专业研究生的同等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543名在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社会支持与学习压力、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6.07%的研究生学习倦怠非常强烈;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作单位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生有学业适应的问题,跨专业给研究生带来了更严重的学业适应问题。鉴于此,通过跨专业研究生学业适应心理问题的各种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从加强对跨专业学生学业的指导;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引起各学校和学生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心理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专业的招生大多数是跨专业的。本文对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经历进行回顾,正视职业技术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现状.并希望学校方面能够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发展及跨学科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影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涯适应力的相关因素及提高措施,选取了生涯适应力较高的15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使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发现跨专业硕士生涯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跨考准备因素、跨考状态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和自我因素共五个因素。可以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提升和生涯准备四个方面去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跨专业研究生涯适应力,使跨专业硕士生能更好的面对生涯转换和适应新的生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西藏某高校23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民族地区研究生学习倦怠情况,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研究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且在性别、民族、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能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倦怠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建议提升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效能感,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削弱和减少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硕士研究生的招收类型、招收数量、跨专业招收人数所占比例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生的变化;进而分析了由于这些改变所引发的教学、科研、动手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归纳总结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