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今的中学生,是思想非常活跃的一代,也是知识面较广的一代。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时常产生一种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正确教育往往难以接受,有时还故意顶撞.老师、漫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在他们的心理中厌烦“正统教育”、热衷时髦等。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应正确调整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随着生理成长,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认知需求,对外界产生一种维护自尊的需求并采取逆向态度或对抗言行来体现内在心理动向。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以及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利影响。因此,老师或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反映,努力寻找逆反心理的诱发点、把握教育的着力点、挖掘学生言行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唤发以上三点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上取得好成绩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泽县教研室周怀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唉!现在的学生邪门!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是油盐不进,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有这种态度的学生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皮层的...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氖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1.情景性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逆反心理。老师在不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学生情景性逆反心理的直接诱因。学生犯了错误,本身已觉不对,心理也觉得有愧,如果老师不顾情面、不分场合,仍然旁若无人地人声训斥,就非常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景逆反心理,使学牛,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与你唱对台戏,置老师于难堪被动境地。批评不当,还会使学生禁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封建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研究欠透彻,特别是面对身心急剧变化的中学生,他们心理上要求独立,强烈关心自己本身的存在,逆反心理强,有如小草要顶破土层才能生长一样,时时反抗、抵触老师。这时老师不从根本上去找原因,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强制压服,扼杀他们的天性,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火花,  相似文献   

9.
所谓逆反心理,是一种以“对着干”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由于青少年往往处于被教育和被管束的地位,在说理方面无法与教育者抗衡。因此,他们多以行为的反向来表现他们的不满和反抗。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多彩的世界向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窗口。但是,并不是每个青少年都能茁壮成长。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中学生不能安心学习,倒是游手好闲,惹事生非。那么,究竟是哪些心理导致他们的不良行为呢?1.逆反心理。在中学时期,青少年总想表现自我,独立处理问题,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有代沟,认为父母、老师的说法都是一些过时的观点,对父母的管教与约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说东,他偏向西。父母越是不让他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他越是联系紧密。这种逆反心理,往往导致中学生的不良行为。2.对性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探讨逆反心理的成因、类型和矫治,对于做好教育工作、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逆反心理的成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心理受挫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同学重视和欣赏。如果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受挫感,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来探个究竟、看…  相似文献   

12.
一、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影响群体和谐的心理倾向和障碍 (一)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逆反心理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与老师或家长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事事处处表现出玩世不恭的心态;有的表现为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与学校作对。被动型逆反心理多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言行刺激或其它条件直接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与教师和家长意愿相违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其中青少年自身所特有的逆反心理、性心理、闭锁心理和归属心理等主体心理因素中的不利成分,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根源。一1.逆反心理的影响随着自我意识、独立性的增强和尊重需要的发展,青少年强烈希望有自己的人格地位,因而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对年长者的教育影响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常以批评、审视的眼光看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显得任性而不耐烦,表现出抵触倾向、对立情绪和较明显的叛逆性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给实施道德教化造成困难,使其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影响其品…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癞子头上的疤——揭不得”,因为这些学生极爱面子,自尊心极强.心理特脆弱、特别敏感.大部分同学并不认为自己有逆反行为。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稳定性.还有潜伏性。我们不能把“逆反心理生”等同于学困生来看待,他们不完全是学习差,不少同学学业并不很落后,他们的智力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批评的现象,这种现象来自于心理称为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理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老师要求做,他偏不做。强制着做了,也做不好。教师要求不做的事情,他反而积极做,这种心理对学生的成长、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必须矫正。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活跃的一代。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产生了一种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往往对老师的正确教育难以接受,有时还故意顶撞老师。比如,他们厌烦“正统教育”,热衷时髦等等。总之,我们提倡的,他就反对;我们摒弃的,他就偏要见识见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的产生有诸多的原因,包括评价方式的偏差。教育的不当(诸如父母的训斥、同学的挖苦、老师的冷落等),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但总体分析。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特别是能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同伴的理解和接纳。因而,班主任需要针对不同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做好教育和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的产生有诸多的原因,包括评价方式的偏差。教育的不当(诸如父母的训斥、同学的挖苦、老师的冷落等),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但总体分析。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特别是能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同伴的理解和接纳。因而,班主任需要针对不同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做好教育和辅导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4):40-41
不少人认为,“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是中学生(包括不是中学生的青少年———下同)的两大心理特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认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根据是:中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他们常爱跟大人争辩和顶牛,凡事喜欢自己做主,有时候还故意跟大人反着来,等等。中学生的上述表现能说明他们有“逆反心理”吗?我们认为不能,而只能说明中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成人心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心理和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