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法把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呈现给学生。但笔者认为,归纳法是从个别经验事实归纳出普遍有效的理论,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观察是有限的,而理论却是一个全称陈述,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就如不管我们已经看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由归纳法得到的新知识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波普尔为了解决归纳问题,根据科学发展史提出了证伪主义,即著名的“猜想与反驳”科学发现方法论及其四段图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批判是探究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科学哲学的创始人波普尔看来,科学知识的进化就是猜想与反驳螺旋发展的过程。对科学的东西,亦必须能被反驳和批判,它才存在进化或发展的可能。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至今,也迫切需要“自我”“反驳与批判”,惟有如此,教育科学才能增强自身的前瞻功能并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波普的科学哲学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经验科学哲学,并对整个现代自然科学做出理性主义的回答。在波普看来,科学哲学、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发现论和认识论都是一回事、认识论或科学发现的逻辑应当等同于科学方法论,而他的科学方法论正是证伪主义的方法论、或者叫做猜想与反驳。  相似文献   

4.
“假说”在探究教学中被表述为“猜想和假设”,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表现为:一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或现象的成因进行猜想;二是对探究的方向或现象的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探究教学中的“假说”有何意义和价值?学生科学地提出“假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假说”的优化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思考和实践,谈谈这几方面问题,希望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光的反射”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光的反射定律是本节的核心 ,也是实施“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的主要阵地。在授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提出问题—猜想—反驳—解决问题”的四段式教学过程 ,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1 :打开投影仪 ,它发出了一束光 ,拿一块平面镜放在投影仪上 ,对着全班照射一圈 ,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镜子反射出的光。师 :感到刺眼了吗?生 :感到了。师 :这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之后被物体表面反射出去一部分造成的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了证伪标准论,这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成为其历史方法论的哲学基石。由此延伸开来,波普尔以猜想一反驳法为历史研究方法,其具体表现是问题境况分析法,并与柯林武德的主观重演法进行了对比。波普尔还把“试错法”的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产生了“零碎工程学”理论。关于历史因果关系问题,波普尔主张它由普遍规律和初始条件共同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7.
人们为了探求错综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其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理论,往往需要假说。假说(或推想、假设)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研究对象作出一种推测性的说明。但是,假说是一种主观的思维过程,它只是根据有限数量的事实、理论来提出和构造。因此,假说具有既可被证实,也可被证伪两种性质。所谓证实,就是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某种假说或理论为真;所谓证伪,就是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某种假说或理论为假。在验证假说的基本观点的思维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依靠证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认为,科学是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他构筑了一个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P1--TT--EE--P2……即问题--猜想--反驳--问题……他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始于问题,科学的精神是批判,批判态度是合理的和理性的态度.他的科学发展模式所倡导的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及自由批判精神对我国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证伪性”实验指的是用来验证猜想的实验结果与猜想预言发生矛盾或存在差异的实验,在科学探究中“证伪性”实验分为“真证伪”实验和“假证伪”实验。“真证伪”实验揭示了原有科学猜想中隐含的客观矛盾,要求科学家改变原有猜想,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假证伪”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与原有猜想矛盾或存在差异,但产生这种矛盾或差异的原因是实验方案有问题或受另外新的因素影响,而原有科学猜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猜想假说”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猜想假说”是依据已有的化学相关资料、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探讨的化学问题解决所做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猜想、假设、推断和判断。据此设计的典型课例充分体现了“猜想假说”的思想。学生在化学探究式学习中通过猜想、假设、检验、思维的训练,逐渐形成一种较强的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作为方法论的证伪与作为教育实验结果的证伪 1.作为方法论的证伪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一直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分界标准是证实原则,波普尔的分界标准是证伪原则,而库恩的分界标准是“范式”原则,那卡托斯则认为分界标准应是预见性原则。波普尔认为,理论虽然不能为经验所证实却能被经验所证伪,“作为划界的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应当把理论系统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的标准。”他所理解的是实验对理论的证伪。那卡托斯认为,实验本身并不具有证伪的资格,而只是通过新理论的证伪才反驳、证伪旧理论。并指出“任何理论都能够导致新事  相似文献   

12.
绿蓝悖论是信念接受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悖谬状态。作为信念的科学假说是否被接受及其接受标准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对科学假说的接受及优选提供了一个可证伪性标准。面对绿蓝悖论的挑战,证伪主义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作了应答。波普尔用“子类关系”来比较相竞争假说的潜在证伪者类策略无法在绿假说和绿蓝假说中理性地作出选择,而“维”的比较策略受损于其对表达系统的相对性也无法作出选择。把波普尔的验证度量化理论运用到解决绿蓝悖论时,波普尔的量化理论也不能为绿蓝悖论的解决提供一个充分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核心是证伪主义,证伪就是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他认为科学在批判中进步,在批判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在批判中树立自己的观点。他的哲学思想被概括为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贯穿于他的科学哲学的始终,而这种批判精神正是科学进步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卡尔·波普尔的技术观试图通过对问题否定式的思考,进而拿起证伪的工具进行反思和批判。卡尔·波普尔把科学技术发展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过程,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从大胆的怀疑开始,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证伪与反驳,不断革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反例的思维过程及构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Kal Raimund Popper)曾说,知识成长的逻辑是“在猜想和反驳中成长着的。”对一个错误认识的反驳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一个十分有效的标准和方法——反例,反例方法是证伪、纠错和发现正确认识的极富说服力的思想方法,是一项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数学推理中,构造反例与提出证明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数学家盖尔鲍姆(B.R.Gelbaum)所说:“冒着过于简单化的风险,我们可以说(撇开定义、陈述及艰苦的工作不谈)数学是由两大类——证明和反例组成,而数学的发现也是朝着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教学中,假说是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假设性解释,其正伪必须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检验的结果有“证实”和“证伪”之分.“证实”是指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或进行的理论分析对观点作出肯定性的判断,而“证伪”则是作出否定性的判断.从教育的角度看,“证伪”比“证实”更重要、更接近科学研究的本质,而“证实”只能说明观点和假说的学术价值.“证伪”在探究性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1,(1):121-126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内容庞杂,文献晦涩难懂,案例教学是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坚持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构建科学假说来解释经济现象,并用事实来验证提出的假说,淘汰被事实推翻的假说,保留暂且未被证伪的科学理论,使经济学教育从传授知识为主向经济学思维训练为主转变。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科研训练、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及教材编著等各个教学环节。系统的案例教学训练,有益于培养学生构建科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被人们视为"思维的体操",但如果仅侧重于逻辑思维就有点偏颇了.针对我国数学"双基"教学的薄弱环节,强调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上进行教学设计是适当的.本设计的前提是学生已学完北师大八年级(上)中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作为书本内容的延伸与提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板块:一、结构分析、提出猜想;二、判定正误.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著名的"证伪原则"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由证实推动,而是由证伪推动的.判定猜想是正确的,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而要推翻一个命题,仅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这足以说明反例(证伪)在数学发展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了.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任何阶段都充斥着反驳。科学的反驳活动,不仅体现在对新提出的各种试探性的理论或假说的批判性考察过程中,也体现在对旧理论的挑战过程中。科学家对某个理论的"成功"反驳有3种方法:"逻辑的方法"——揭示被反驳的理论包含潜在的逻辑矛盾;"实证的方法"——构建某个特定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被反驳的理论所预言的结果相矛盾;"权威的方法"——揭示被反驳的理论与业已得到辩护(或"证明")的理论相矛盾。3种反驳的效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在探索性演绎法基础上提出了“试错法”,揭示了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试错”、“排错”的过程,即通过不断为解决遭遇的问题而提出各种大胆的尝试性猜想、再不断地消除猜想中的错误而实现的.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论图式:问题-试探性的解决办法一排除错误一新问题.“试错法”体现了科学是通过“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断进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