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梅 《青海教育》2007,(8):59-5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2.
摩擦分静摩擦(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物体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滚动摩擦(物体间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因而摩擦力相应地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摩擦力的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同学们应该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作用、大小、方向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遇到(看到)摩擦这一物理现象.可见,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我们用笔写字,笔尖与纸面就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底即与地面发生摩擦,等等。总之,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作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即形成摩擦(图1)。这时在接触面上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挤压)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相似文献   

5.
正摩擦力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深刻把握摩擦力的本质,将影响到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本文从摩擦力概念的内涵以及对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做功的外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属性,以求对摩擦力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一、由概念的内涵解读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力的产生需同时具备以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 例1(2013·河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 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摩擦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需要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则需要根据平衡状态及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一要素进行判断.而叠放物体摩擦力方向及大小的判断,由于存在的物体多并且复杂,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难度,要学会正确的解决办法,同时联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状态、隔离法分析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与运动相关的题型,一般都离不开对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的求解和判断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 摩擦力作用下物体相关平衡问题 1)动摩擦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就是静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静摩擦力的平衡其大小和方向受到运动趋势的影响,且存在最大静摩擦力的问题.当物体相对于某一物体有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动摩擦力,其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摩擦力是理论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正确判定摩擦力的方向必须深刻地理解"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这一含义。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如下两点:一是摩擦力作用在接触处,应考虑接触处的相对运动;二是摩擦力是与接触处的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与研究对象的绝对运动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10.
脑力对对碰     
《科学启蒙》2013,(11):36-37
第一个环节:答疑解惑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胡小萍同学提问:为什么体操运动员要在手上涂白色粉末? 大博士回答 我们知道,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的作用。单杠、双杠、高低杠等器械的表面很光滑,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较小,这样,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近年来,对摩擦力的考查出现了新动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力.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但学生在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上却常常存在着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十种情形.  相似文献   

13.
摩擦力产生机制与作功是目前力学教学中存在争议的一个知识点,该文从摩擦产生的微观机制对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明确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间相互接触和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已包含了相互挤压的因素,因此无须再将此因素作为摩擦力产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从力的位移和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讨论了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指出了摩擦力做功时力的位移应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而不是力所作用的物体的质心位移,阐明了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始终为负而不可能为零.  相似文献   

14.
摩擦力是接触面粗糙的相互挤压的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摩擦力认识上存在了许多概念性的偏差,应用时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其实只要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大小的计算,就能透彻地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力。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的力。但学生在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上却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十种情形。 误区一: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静止的物体间没有摩擦力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是接触面粗糙的相互挤压的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这是高一物理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摩擦力认识上存在了许多概念性的偏差。应用时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其实只要把握好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大小的计算.就能透彻地理解摩擦力.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深刻把握摩擦力的本质,将影响到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本文从摩擦力概念的内涵角度以及对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做功的外延角度来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属性,以求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一、由概念的内涵解读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  相似文献   

18.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不难看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相似文献   

20.
王静 《考试周刊》2014,(82):149-150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在曲线运动中,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是必修二第五章学习的难点。本文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变以往口头阐述,用图示的方法解释说明,以解除学习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