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一、小学生阅读课现状分析 第一,课堂阅读的材料只限于教材本体,内容过于单一且趣味性不大,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课堂上老师过于精讲课文阅读材料,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阅读并不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而是为了“老师要我读”和“要应付考试”的目的而进行。如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一位老师是这样上《龟兔赛跑》的故事的:阅读故事并找出故事中的动词过去式;学生说出这些动词,老师板书;接着开始学习这些知识点并朗读故事,最后完成一些阅读练习。如此开展的阅读课功利性太强,根本不能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说"于无字句处读书",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阅读欣赏,而自主质疑是由课内到课外深入有效阅读的很好的手段。一、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1.首先在比较适合探究研读的篇目中教给质疑的方法。不同类别、不同内容,学习的方法不尽相同。在一些学生有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在阅读中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认知理解能力较差等因素会出现很多阅读难题与疑惑,这对于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小学生成长的轻松愉悦的个性化阅读氛围。本文中阐述了现有语文阅读课堂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开展个性化阅读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在阅读课堂的开展上增添一份薄力,使更多的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个性思维得到比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怀林 《师道》2004,(3):26-26
曾几何时,小学语阅读教学盛行“整齐划一齐步走”,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在课堂上,学生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捉到“同一朵花”上。譬如,老师说哪段字写得妙不可言,学生仿佛英雄所见略同,哇哇哇,一阵高声朗读;老师说哪个句子画龙点睛,学生似乎一下子茅塞顿开,刷刷刷,一字不漏地抄。一句话,老师说甜就是甜,说成就是咸。这种步调一致的“整体性阅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伤害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高考中的新题型,不少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所导致的。不少学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都懂,可考试时遇到类型相同但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做了。这就是没有较好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时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的阅读大部分是在课外进行的,要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就要鼓励学生自主研读。利用课堂这块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研读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现在毕业班课程安排的都比较紧,目的是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好多留出一些时间复习。每天各科老师都给学生留下许多作业,有写的、有背的、有阅读的。晚上12点睡觉几乎成了毕业班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学生感觉很累。“尖子生”更累,因为老师除了课堂上布置的大众化作业以外,老师还专门为“尖子生”开小灶——另外再多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更有甚者,在课堂纪律上对“尖子生”的要求也比普通学生严,  相似文献   

8.
万宏 《教师》2013,(2):118-118
学生的阅读心理是受阅读需求所驱使和制约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阅读什么,心里就想着什么,就渴望得到那方面的读物。怎样才能够知道学生们想阅读些什么呢?我们通过学生作文、平时交流、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建议等,获得了大量信息。初中生的阅读需求源自于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黄厚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要三"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素养。基于文本的阅读,应该包含两层意义上的对话:一是学生和文本主体间进行教学对话;二是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显然,学生是阅读的直接执行者,而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主要通过课堂对话来促进学生和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语文的课堂营造的是一个共享、共融、共进的氛围。而良好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前提是课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许培杰 《新疆教育》2012,(12):87-88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是其它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实践中很多学生不会自学,老师也不善于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学的能力。阅读课本作为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了课堂流程的“花瓶”。学生难以摆脱阅读的“哺乳期”,阅读课本始终在低层次徘徊,致使短期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阅读课本成为课堂上的“鸡肋”。于是很多老师抱怨课改的成效低,课堂重新回到老师讲学生听的老路上来,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两张皮,平时老路子,听课做样子。  相似文献   

11.
靳煜 《甘肃教育》2011,(5):76-76
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一些英语阅读教材难度大、内容比较枯燥。此外,课堂学习任务大,时间紧,学生很难挤出时间进行充分的课内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骠 《教师》2010,(6):89-90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普遍运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有效提问能促使学生语言输出、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和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大学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要真正实现有效提问,就要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本文探索大学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提问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技巧,以期找到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阅读课堂提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所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质疑能力的培养意义与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感悟,强化学生言语的表达,突出语文的语文味,都凸显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学生严密的质疑思辨,又促进着学生语文文字的运用,语言情感的共鸣。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作为语文老师,要提供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思辨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老师要制定好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注意学生兴趣,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引导,加强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阅读为作文的素材积累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提升整体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走进新课程,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是。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搞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分析讲解,串讲串问,讲深讲透,或者在课堂上以做练习册、考试卷为主。不少学生课外不阅读,课内听老师讲习题,学生不仅觉得习以为常,而且还觉得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7.
学会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主体必须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提高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张慧 《语文知识》2014,(5):49-51
【教学缘起】对当下的名著阅读指导课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整体感知、情感体验等感性的因素已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课堂上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常常只停留于感觉和印象,没有层层深入,很少引导学生细致人微地分析课文,造成了名著阅读指导课“上和不上一个样”;放任学生的情绪化解读,导致了指导课上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老师自身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导课后学生获得的只是不可言传的模糊感受。  相似文献   

19.
李文惠 《甘肃教育》2006,(9A):27-27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仅依靠课堂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要学好语文,必须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快乐而有效地阅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呵护并扶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201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占了全卷分数的35%左右,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陌生的阅读材料能迅速准确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从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