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对惩罚这一教育方法阐述得言简意赅。他从惩罚者与被惩罚者两个角度出发,精辟地道出了惩罚的智慧。同时,虽然他深受宗教宽容学说的影响,再三强调应当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惩罚这一手段,但他依旧明确指出了惩罚的必要性,以及惩罚的合理实施方法。以此,为惩罚正名,更为惩罚的执行提供了现实性。惩罚这一传统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今天依旧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3.
东方 《家长》2003,(Z1)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可以为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急功近利而走进家教的误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喜欢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惩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样的“效果”又强化了惩罚者的行为。遗憾的是,惩罚所引起的复杂的负面效应,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家长的惩罚大致会产生三方面的负面效应。惩罚的第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例如,恐惧、惊慌,严重或反复地惩罚是造成孩子精神障碍的根源之一。惩罚的第二个负面效…  相似文献   

4.
杨金平 《教育》2012,(12):5
古往今来,教育的惩罚案例很多。古有打戒尺、罚面壁,今有罚站、罚抄作业,但惩罚的效果又怎样了呢?是教育了这个孩子本人,还是警示了其他人;是改变了学生的表现,还是触动了他的灵魂?怕是只有惩罚者自己清楚了。如果能以给孩子  相似文献   

5.
惩罚在课堂管理中能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矫正学生错误的行为,而且还是评价学生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但在现今的课堂中惩罚却有被误用、滥用的危险,具体表现在为了预防学生犯错误而实施的惩罚,为了弥补错误而实施的惩罚,以及走向极端的体罚。课堂管理呼唤符合伦理精神的惩罚,教师需要满怀感情和善意恰当地实施惩罚。从伦理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惩罚,能够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略论课堂管理中的惩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管理中,不恰当地使用惩罚会助长课堂问题行为,滋生逃避行为,不利于建立快乐健康的课堂环境。教师运用惩罚,应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抓住时机,灵活处理;了解情境,合理惩罚;对待“差生”,慎用惩罚;惩罚学生避免微波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适度惩罚对于防止不守班纪校规、禁止不良行为和建立必要的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有效和必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惩罚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它能使学生为了避免再一次遭受惩罚而付出更大的努力,惩罚作为一种外部诱因,可以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或负疚感,把惩罚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的惩罚则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教育教学实际中,简单粗暴的、走样异化的惩罚屡见不鲜,时有耳闻。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拍桌子…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十罚不如一奖",尽管奖励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手段,但要制止学生破坏性和危险性行为,必须依靠惩罚。在课堂中如果惩罚运用不当,非但起不到效果,还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所以掌握惩罚的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课堂管理中的惩罚是指当学生表现出某一令人不满的反应之后,教师呈现学生所不喜欢的事物,或者撤走学生所喜欢的事物,其目的是降低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在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多于奖励,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从而导致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我们理应分析惩罚的负面影响,关注惩罚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罚不可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97年第12期、1999年第4期、2000年第3期、2001年第2期到本期,对教育惩罚问题我刊已经组织过5次讨论了(如算零散刊发的文章则更多)。回顾这一过程,我们发现,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广泛:从体罚变相体罚到惩罚,从惩罚过重、过滥到惩罚过轻到不作为,从不当惩罚到正当惩罚,从否定惩罚或赞成惩罚(甚至体罚)到主张适度惩罚至认为惩罚与赏识(或奖励)有共性,从惩罚的性质、起因、实施到结果,从外国教育名家的观点及国外相关制度到我国古今教育家的相关思想和教育实践至作者个人的体验,从常规管理、民主管理、建章立制到教育行政管理至家庭教育,从心理、文化、法律到社会学领域……从这些讨论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广大读者对解决难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在不断增强,可以看出广大作者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出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在组织本期的讨论之前,我们也曾有过疑虑,因为对学生的惩罚问题毕竟不是当前学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否还有必要旧话重提。然而,当我们看到许多来稿对惩罚问题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时,当我们听到不少学校对学生的惩罚明显不当的情况时,特别是当我们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惩罚问题又有了新的倾向时,我们觉得有必要拿出较多版面再搞一次讨  相似文献   

11.
惩罚是教育中争议较多的一个课题。从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来看,惩罚心理主要包括:自我管理的教学、课堂管理、课堂纪律、学习和训练、动机、品德不良的矫正、学生行为指导、行为疗法、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它大致被包含于学习心理学和德育心理学中。  相似文献   

12.
王爱萍 《文教资料》2006,(30):70-71
惩罚机制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科学的、适度的、合情合理的惩罚是一种行为心理的关爱。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过分伦理化、随意性、压制性,使得惩罚泛滥,“教育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影响了学生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如在一些学校,迟到罚站门外不让上课;课堂提问不会罚站教室后面;做错题罚抄几十遍;课堂回答不出问题被老师说“笨蛋”;考试不及格被说成…  相似文献   

13.
事物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惩罚过重在舆论界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现在大有“谈罚色变”之势。为了澄清在惩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避免其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惩罚的正误做一分析。1.从惩罚的性质来看,有正当惩罚与不当惩罚(1)正当惩罚。这种惩罚是与学生的不良言行相称的。它有利于学生坚强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衡量自己言行对错的正确标准,是一种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惩罚。(2)不当惩罚。这种惩罚与学生的不良言行是不相称的,会损害学生的自尊、自…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惩罚     
刘智  董姗 《华章》2012,(21)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性的认识惩罚.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惩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遵循科学原则,灵活适度的实施教育惩罚,发挥惩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具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惩罚具有劝善效应、激励效应和警他效应等积极的心理效应。究竟教育中"可不可以惩罚"?"该不该惩罚"?"会不会用惩罚"?文章从惩罚的法律要求、道德要求和实施惩罚的艺术性分析了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中的惩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中恰当的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的惩罚与社会中的惩罚在目的、情感基础、种类和量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育中正确地使用惩罚首先要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群体领域与个人领域、过错行为与糟糕结果、故意行为与非故意行为、非遵从行为与故意违规行为等的界线。在教育中执行惩罚要做好奠定情感基础、选择惩罚种类、控制惩罚量度等方面的工作。惩罚中应坚持慎罚、指向过错、及时与坚定、一视同仁、保持关爱等原则,还要从过错行为和过错动机的消减水平两个方面来评估惩罚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呼吁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因不当惩罚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因而,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的视角,探讨惩罚的心理机制、实施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意义及心理策略,以加强教师对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老师极力推崇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应忘记,教育中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很欣赏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有时看到教育中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批评,批评轻了学生视若耳旁风,批评重了学生会“上告”。甚至个别老师被学生从课堂中“哄”跑,丧尽师道尊严。在社会生活中,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惩罚不能从我们国家中消失,那么学校教育中就不能没有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惩罚正误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惩罚过重在舆论界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现在大有“谈罚色变”之势。为了澄清在惩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避免其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惩罚的正误作一分析。1.从惩罚的性质来看,有正当惩罚与不当惩罚(1)正当惩罚。这种惩罚是与学生的不良言行相称的。它有利于学生坚强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衡量自己言行对错的正确标准,是一种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惩罚。(2)不当惩罚。这种惩罚与学生的不良言行是不相称的,会损害…  相似文献   

20.
惩罚问题是当今教育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解读古今中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惩罚观,对我们理解和探讨惩罚教育有很大裨益。教育思想家主要从人性观出发讨论惩罚的轻重问题,心理学家主要从惩罚对行为结果和对行为过程来论及惩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