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式的困惑     
邓晓磊 《出版参考》2012,(31):15+17
正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内容产品的格式层出不穷,对于开展数字出版工作具体业务的传统出版机构而言会面临很多困惑,困惑于哪些才是核心要存储的格式;困惑于当有新的技术产生,以前数字内容产品存储的格式未来无法应用怎么办;困惑于格式是否有通行的标准满足于未来应用的拓展等等。数字内容产品格式的选择问题犹如悬在数字出版工作之上的"达摩斯之剑"一直困扰着大家。  相似文献   

2.
SGML的发明奠定了当今几乎所有数字出版内容加工技术标准的基础,其后的存储标准、格式标准、元数据等标准均由其衍生或以其为框架进行的构建.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丰富,使数字发布平台和媒体终端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加工标准的统一和一致性增强了后期产品的网络流通.随着数字出版加工技术的发展,各类专业化标准不断涌现,标准体系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时代、碎片时代的来临,出版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版内容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消费特征、阅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既是出版技术、传媒技术进步所致,同时又在不断催生新技术的发展.无论出版业如何转型变化,出版总离不开内容,出版产品的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与经济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与特征没变,不同的阅读方式下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桥梁是许许多多的碎片内容所铺就的.碎片时间需要被充分利用,出版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适应这样的变化——开发的产品在内容上可"读碎",在形式上可"碎读".寻找碎片、选择碎片、加工碎片、宣传碎片、销售碎片、积聚碎片,成为数字出版的工作特征,而消费者可以消费以碎片方式呈现的出版产品;数字出版的另一特征就是许多大容量的产品,可以浓缩成"碎片"般便携,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随时随地享受阅读.对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而言,"经营碎片"不仅是切入口,而且是核心.  相似文献   

4.
从国内外的现状来看,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尽管如此,出版的本质不受影响。中国出版集团在数字化方面作出的探索主要有:通过编制《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化标准规范》,规定各子公司数字内容的上缴、入库、存储、电子书元数据内容、版权页信息、制作格式、标识、内容标准、电子书流通、销售等数据存储与流通规范,并制定《中国出版集团数字资源管理办法》,启动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资源总库建设,计划实现格式化存储,一次制作,多元发布。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云章公司在"外研社内容资源管理平台项目"投标活动中脱颖而出,中标承建"外研社内容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外研社内容资源管理平台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在现有CMS的基础上建立起支持外研社产品资源开发和存储的统一平台,利用计算机系统海量存储、快速检索、处理多种数字媒体以及数据挖掘的能力,对出版社的出版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将已经出版的内容和有保留价值的资料以及从各种外部渠道获取的资源进行存储、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平台体现了数字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控制平台就掌握了未来数字出版的制高点;平台控制的终端效果越好,终端销量就越多,传播力就越大;平台在同等条件下对第三方内容提供商友好有利于赢得市场.中国数字出版企业的任务是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数字内容和平台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论数字时代的内容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流程中广泛应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界线已经消失,用技术属性定义的数字出版概念难以准确表述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新型出版业态.本文深入探讨数字出版与数字内容出版的区别,分析数字时代内容出版的本质和数字内容产品的主要形态,诠释数字内容出版的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媒体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数字出版时代,指出传统出版物标识已不能满足数字出版的发展,说明数字出版物标识的建设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出版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出基于存储格式进行数字出版物的标识构建,不再严格依据书报刊等类别进行标识,希望对我国数字出版物标识的标准制订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1.1 数字音乐图书馆   音乐的数字表现对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来说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因为一件音乐作品可能会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一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能有多个演奏者的版本、由不同出版商出版的版本、甚至同一出版商出版的不同版本以及多种不同的数字记录格式等.用数字格式传送这些不同的版本对于技术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数字音乐图书馆来说,以上每一种表现形式又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音乐图书馆的价值就在于将数字内容和网络服务结合在一起,使收藏内容变为对音乐的介绍和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技术方便了录像档案的利用,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和调用而不破坏原有档案内容,也更有利于原有载体的保护.本文就数字化的技术和工作过程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抛砖引玉. 一、录像档案的数字化技术及其特点 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包括存储格式的转换、模拟信号的采集输入、编辑、数字信号的输出利用等工作,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所谓"非线性编辑技术",就是把声音、图形、图像等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号,存放到计算机的硬盘上.然后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数字音像进行编辑处理,再以数字格式输出到网络、光盘、数码录像带上面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目标是将出版社单一的产品形态向复合出版产品形态升级,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内容资源、技术、服务转型.清华社的数字出版建设工作以电子音像与数字出版分社为纽带,以书问和兆泰源公司为先导,带动全社编辑进行全媒体选题产品开发和出版、营销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出版社的数字产品和项目建设不断增加,探索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其将内容存储、产品复制、阅听方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在“互联网+”新的逻辑思维下如何形成数字阅读市场的标杆性介质?在数字媒介市场进一步“进化”成熟之时很快就会发现:依托数字技术使出版形式飞速发展的时期仅靠“标新立异”式的产品数量激增只能形成短期内的市场热度,而要保持数字出版产品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及其效果的持久价值,除要熟稔“互联网+”市场逻辑、运行逻辑以外,也要更加注意基于新逻辑轨迹下,数字出版向大数据出版演进时渠道的整合与拓展以及传播效能的快速提升,而这也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自《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颁布以来,数字出版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但传统出版数字化步伐较慢、数字出版人才匮乏、数字出版标准不足、数字版权意识淡薄等困扰数字出版多年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主流数字产品开发不足、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够、数字出版产业过于分散等一些新问题也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业界协力共为,管理层在政策引导、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产业界加强对技术趋势与市场的认知,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数字出版行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一、加强深阅读内容开发,提高数字内容产品的市场契合度@@2011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达1377.88亿元,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互联网广告三项内容合计收入1308.74亿元,占据年度总收入的95%,而代表主流阅读的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仅为28.34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2.06%.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与数字出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正在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其中"数字出版"这一概念日益凸显,备受行业、学界关注.数字出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和新兴的数字出版媒体.事实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电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出版社已经广泛开展数字出版转型工作,编辑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势在必行。编辑将编辑加工的数字化转型作为起点,利于其出版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逐渐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过渡。本文浅析了科技图书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如何对图书内容中有数字出版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提取、标引和存储。  相似文献   

16.
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信息应用逐渐取代信息获取的时代,数字内容产业的应用导向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内容产品作为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成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内容碎片化,重新聚合形成新的知识产品或服务,并以多种载体方式呈现。其本质属性是产品,因而必然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交易,定价就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智慧城市建设已拉开帷幕.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发展平台、消费方式、产品类型和产业链信息流通四个方面对数字出版产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第一,城市物联网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平台;第二,人性化的消费方式将受到欢迎;第三,服务应用类数字内容产品的比例增大;第四,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信息流通加快.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数字出版企业应在经营观念、信息技术、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四个方面积极谋求转型.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经济的商业模式看数字报业的价值定位 什么是数字报业?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定义,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即数字报业不是简单的对报纸产品的数字化,也不是对传统报业体制的修补,应当是以"数字化"为引擎的在媒介定位、发展方向、组织结构、管理手段、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等诸方面对传统报纸的全方位的战略升级和产业再造;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结合、整合、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报业核心能力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建构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产品采集、存储、编辑、制作、发布、增值服务的业务架构,进行多种媒介形态的内容产品的开发、组合和销售,是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魏玉山 《出版广角》2013,(23):17-19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虽然没有改变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的本质属性,但是却改变着出版工作的流程,改变着出版产品间的界限,改变着出版服务模式与阅读方式,也改变着对出版的理解与认识。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用在数字出版领域也恰如其分。虽然数字出版一词使用已逾10年,但是就其内涵与外延仍然没有形成共识,甚至有的人把数字出版看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这是许多新生产业发展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方正电子在报业、出版领域的历史优势和技术积累使其应当成为引领新一轮报业改革当仁不让的技术领军者。而其新研发的"全媒体"资源平台正是顺应时代需求,符合我国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总体的目标。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的实施将可能使报业成为数字复合出版工程之下率先重新实现内容整合,价值增值经营模式的行业。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的技术及相关实施情况,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采访了数字媒体事业部开发部副部长陈志雄、产品部产品经理霍为兵、产品经理鲜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