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职匹配"理论是毕业生寻求自己与职业之间达到最合适的统一的的匹配方法,这种方法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运用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本研究在探讨人职匹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人职匹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必要性,并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探索了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人职匹配"。  相似文献   

2.
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3.
“人职匹配”犹如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导航标,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和寻求两者之间最为恰当的匹配方法,从而可以缓解大学生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因而“人职匹配”对于大学毕业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不仅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要为“人职匹配”创造合理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处于"职业适应期"的中职毕业生的离职率较高。出现频繁"跳槽"现象的原因是价值观念不适当、薪资待遇不满意、工作缺乏安全感、劳动强度较大等。为解决中职毕业生频繁"跳槽"的问题,应注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职业调查,加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频繁跳槽对大学生自己、社会、企业乃至高校都具有消极影响。在现有文献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事件史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跳槽行为及其成因进行了基于实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类型、家庭背景、初次工作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类型都对大学毕业生跳槽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但初次入职的工作预期则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经验研究能够对缓解大学生跳槽现象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很多高职毕业生参加工作不久就频繁跳槽,而且跳槽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高职学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职业理想。如何调整高职学生职业的期望,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去发现符合自己兴趣、性格、能力与价值观的取向标,达到人职匹配,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主题之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体验式教学,培养现代学习技能,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业  相似文献   

7.
工作搜寻的过程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过程.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下,增强高校毕业生对职业定向的自我认知,在综合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信息基础上,有效地建立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与匹配模型,实现毕业生与聘用岗位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职业选择乃人格表达。当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相符时,人们的职业表现达到理想水平。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即改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在应用性、技术性较强,就业机会较为充裕的工科专业毕业生中也是大量存在,浪费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资源。本文以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要求是否匹配为切入点,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科类8个专业的675名大学生的职业兴趣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把握当前高校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现状,为高校改进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通过市场来配置,通过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匹配"和"职人匹配",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在现实中,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人职匹配"和"职人匹配"的就业情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大学毕业生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往往成为他们就业成败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晓敏  谭萍  于艳新 《教育》2011,(26):46-47
刚刚上班,稍微遇到些不如意,便快速和用人单位说拜拜,这种"闪辞"现象,在郑州大学生求职队伍中,越来越凸显。专家说,在"就业难"压力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出现了某种"盲从",但是,现实是,这种频繁跳槽不仅不被用人单位认可,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作为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个规划。  相似文献   

11.
陈黎 《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29-130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主要测试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等方面,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及职业性向进行评估,可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后适应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将职业适应性测评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测评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从而解决大学生求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庞大的就业群体,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就业帮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促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复杂就业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自身角色优势,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精准帮扶,帮助大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探索自己、构建自己,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探索工作世界,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工作世界的信息,实现"人职"匹配,从而在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尤为重要。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精准帮扶的意义、优势以及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工作中精准帮扶的方法、路径等几个方面,尝试论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工作中,进行精准帮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严峻的新形势下,大学生顶岗实习呈现出就业热身目标凸显、自主分散实习增多等新的特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顶岗实习这一有利时机,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个性化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特质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取向,并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职业岗位的契合性,无论是对于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人职匹配理论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对人职匹配理论的多元价值以及人职匹配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大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实现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5.
浅谈职业生涯决策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以跨越式的发展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峰值。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解决个人工作和发展问题,更关系到人职合理匹配,科学定位职业发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决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促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从民办高职院校的定位入手,在衡量其毕业生就业质量时应强调人职匹配率,从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薪酬水平、社会保障、职业稳定性、职业结构和心理满意度入手综合考虑.现实数据说明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在多数指标上低于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这既需要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尤其能够实现"人职匹配",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在讨论人职匹配理论运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毕业生"人职难以匹配"的具体原因,并从学校及学生两方面积极探索了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质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时代"迈进之时,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职业困惑。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作为一种人职匹配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职业测试与职业规划领域。文章运用该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状况,为探索高校大学生职业性格培养提供信息、寻找路径,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工科大学毕业生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入手,通过问卷调查,从心目中理想职业、职业价值观、人职匹配以及就业去向等方面来分析新时期工科大学生的择业倾向。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职业发展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职业价值,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评价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应从关注外显性指标向人职匹配转变,分析毕业生与职业环境的互动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具言之,从需求-供给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实现程度,从要求-能力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对任职要求的回应程度,从一致性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与工作集体的融洽程度。构建体现人与环境匹配理念的职业发展评价体系,提升在校生职业环境适应性,是发展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