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2.
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3.
约稿组稿——期刊编辑的素养和基本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期刊编辑在约稿组稿方面应具备的素质,谈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它对于从事期刊编辑的工作者来说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约稿组稿是期刊编辑业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期刊编辑必备的基本功。一个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没有主动约稿组稿而只凭自由和随意来稿的期刊是不可能同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资料是学报工作的两大支柱之一,资料信息是学报编辑工作选题的前提,突出学报资料的特点,为组稿、选题提供第一手的材料依据。学报编辑掌握了期刊信息,就抓住了文献信息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是以出版和传播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通过选题、策划、组稿等环节的 脑力劳动,将自身的主体意识、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渗透到书稿作品的客体中,于字斟 句酌修改后,呈现给读者精美实用的精神产品。因此,编辑工作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过 程中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6.
期刊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期刊编辑人员是编辑工作的主体.从两个方面(即选题组稿;修改稿件)指出编辑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对提高论文水平,保证期刊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提出期刊编辑要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公关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报编辑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搞好公关,方法有四:一是在组稿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争取优质稿件;二是增强编辑主体的读者意识;三是加强同兄弟学报或期刊的交流,扬长避短;四是建立和加强同文摘性期刊及文献数据库的联系,宣传并提高刊物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工作中,无论是组稿、审稿、编校还是发行,都是法律行为的具体体现。加强作权益的保护、有效地防止侵犯作权益现象的发生,是提高编辑业务素质和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编辑实践活动的一般性是由实践活动的对象所决定的。编辑实践活动对象的制约作用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编辑客体的内容制约着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编辑客体的文字表达和内在逻辑结构也制约着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编辑主体是社会的精神产品的完成者,编辑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编辑的审稿活动,编辑的审稿本质上是对一个特殊认识对象的再认识和再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期刊编辑,是期刊工作的主体。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期刊。编辑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刊物质量的高低。提高期刊编辑的总体水平,实际上就是提高期刊的整体水平。我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编稿、改稿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呢?以下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