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新变法思想是继洋务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大的思想潮流,它酝酿和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但当时洋务思想占主导地位,早期维新思想缺乏独立性格,还依附于洋务思想。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洋务思想的理论,并从洋务思想潮流中分离出来,最终取代洋务思想而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维新思想,它是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先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马建中等,他们都曾投身于洋务运动,因其洞悉洋务内幕易于看清洋务思想的局限,进而可以批判以至于抛弃洋务思想。…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早在1862年就初见端倪。从求“自强”办军事工业,到“求富”办民用工业,到要从教育与用人制度的改良倾向,是李鸿章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洋务思想的总纲,自造、自主是洋务思想的主流,但李鸿章本身的封建伦理思想也严重制约了其洋务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跳不出封建的圈子。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他对时局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主要手段就是“师其所能,夺其所持”,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进而又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观点,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自己的洋务事业,有其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相比.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仍有其积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湖湘洋务教育思想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的文化基础、内涵特征以及其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湖湘洋务教育思想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的文化基础、内涵特征以及其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对时局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手段就是要“师其所能,夺其所恃”,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深入,又进而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重要思想;在与顽固势力论争的过程中,又提出“洋学实有窬于华学”的思想,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的洋务事业、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服务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相比。但在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仍有其积极性、进步性,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洋务思想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并形成为一种思想潮流 ,它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 :中国人继续睁眼看世界 ,努力认识世界 ,开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发轫于 1 9世纪 40年代 ,形成于 60年代 ,成熟于 90年代的洋务思想 ,应从两个角度去评价 :首先从理论形态上看 ,它是 1 9世纪 60至 90年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理论 ;其次从历史作用上看 ,由于洋务思想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主义思想 ,这种理论上的双重性决定了它的历史作用也是双重性的。中法战争前 ,它在倡导学习西方 ,反对封建顽固思想的斗争中起了进步的积极作用 ;中法战争以后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 ,它继续抱残守缺 ,反对变革中国封建社会之“体” ,因而成为一种落后的、保守的思想 ,并使由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晚清重臣张之洞从小接受的是正宗的儒家思想教育,一生为维护纲常名教及清王朝的统治而鞠躬尽瘁。这位儒臣的思想后来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洋务思想。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纵观其一生不难发现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第二,是他特有的宦海生涯;第三,是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2.
洋务思潮与王船山政治思想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脉相承。洋务思潮汲取了船山经世致用论、西学中源说、体用论、变法观、尊王攘夷论的思想精华,摈弃了船山政治思想的一些糟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近代资产阶级色彩的启蒙思潮。  相似文献   

13.
熊亮  韩冰 《现代企业教育》2008,(22):127-128
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他不仅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的“师夷制夷”的思想,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洋务思想,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肯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实践者之一,他的洋务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洋务思想的发展以发展民族工商业为主要议题,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接受了某些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同时,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的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时期内,洋务思想虽发展到了顶点,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及国内人民革命运动的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日落西山,其灭亡已成为历史必然,洋务派企图仍以"中体西用"之策来求振兴已是穷途末路、无力回天。  相似文献   

16.
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实践者之一,他的洋务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湖湘洋务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近代教育思想,学术界对此研究不多,成果较少,且多集中在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代表人物的个案上,缺乏整体考察,未能从文化视阚进行研究,并深挖其西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的夷务(洋务)思想,集中于对夷人夷情的了解,对鸦片的处理以及对“边衅”的判断和制敌方略上。本拟将此等内容钩沉如次,求教于各位史家。  相似文献   

19.
以“中体西用”的儒学变易思想为核心理论的洋务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裂变,为中西文化的融汇沟通架起了桥梁。首先,“中体西用”观承认中西二学相需并存,缺一不可,从而对洋务教育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见解。其次,“中体西用”观认可了中西二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刺激洋务教育在办学方向和体制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冲击与突破,对封建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某些创新性的变革。第三,洋务教育对西学的认可和引进,促进了我国近代官方留学生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之成为中西文化融汇的主要载体和社会变革的力源之一。第四,洋务教育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各类新式学堂及实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