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高中生物中"基因的表达"一节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且教材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不仅复杂,而且是静态的,不便于学生理解基因表达的详细过程,这给教学设施不足的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基因表达的过程模型,进一步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笔者设计制作了一款基因功能演示仪(图1)。  相似文献   

2.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中很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节课的内容又显得比较抽象而变得难于理解。所以,物理教师们多选择用课件来演示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因其简单易学制作方便而成为学校教师们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十、十一册教材中有四季星座的教学内容,重点掌握各星座的相对位置以及在春夏、秋冬季节根据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难点是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星座在天空位置的改变。这些内容教师若纸上谈兵,学生则很难理解。面对茫茫星空,他们会无所适从,难以辨认。本人根据星座的特点制作了一个模拟活动星空的演示伞(图1),这把伞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易得,经济美观又非常实用,而且教学效果甚佳。把本来离学生远而大的星空  相似文献   

4.
周海超 《中小学电教》2009,(10):141-141
<正>一、教学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策略。因此这节课在学生学会制作文字内容网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网页中插入图片,使学生能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网页。我根据学生特点,把教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兴奋的传导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笔者制作了"兴奋的传导演示模型"(图1为其效果图).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智慧     
郜书萍 《山东教育》2011,(34):24-25
"一石三鸟"学古诗这节课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我利用简洁的粉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了山峰和山岭,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内容。当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蕴涵的哲理时,霍达用了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概括,接着史振  相似文献   

8.
<正>一、精心选择操作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认识",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看、摸了解圆柱的一些知识。随后让学生亲手制作圆柱。但针对这节课所反映出的问题,我们教师值得思考如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吴慧 《中学生物学》2013,29(5):37-38
1 教材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必修I模块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篇幅不长,但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却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本模块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也相当明显: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动力车间"等.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知识,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10.
韩硕 《地理教育》2013,(6):22-23
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下本节内容要求:能够列举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本节课教材内容较少,为了让学生有本可依,因此编写了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认识电子地图,这部分内容介绍什么是电子地图以及电子地图的分类。由于电子地图的知识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比较难以理解,编写"学习材料"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