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禤德锋 《中学文科》2009,(14):16-17
长期以来,学生所接触的大多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这些经过人为处理与编制的格式化、理想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阻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扼杀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更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改变以上状况,我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切入口,论述数学开放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多方式、多途径、有计划、有步骤的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才会滋生“学”和“用”的意识.有许多概率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挖掘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数学情境是指用一定的数学信息,同时能使认识主体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的一系列材料或活动.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用“日食”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弄清数学概念;运用质疑探究,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小结,让学生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中考数学重在考察学生的“两个意识”和“四种能力”。“两个意识”是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四种能力”是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尤其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是就是用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对此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创新意识”则是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载体.文章从新教育理念出发,从“在猜想与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与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尝试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交流,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反思建构”,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生的认识结构历经顺应或同化,进行诸如概念、定理等的一般性知识的意义建构.此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构建数学反思平台,给学生以探索、总结、发展的时空,促使学生深层次的建构,并使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本文浅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相关做法与认识,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生所接触的大多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这些经过人为处理与编制的格式化、理想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阻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扼杀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更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改变以上状况,我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切入口,论述数学开放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带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概念体系。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轻视了学生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土壤”,而施培者或耕种者——教师,既担负着“土壤”的改良、良好气候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负责科学的管理与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概念教学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数学概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为指导,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把概念学习变为“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学生带回现实中,(2)将学生带入问题中;(3)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化;(4)在概念的实例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阐述中,将原来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作为新的数学内容的核心,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本就“数感”这一核心概念如何培养作出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知识的考查,而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重视对能力的考查,或者说,考查数学知识和考查数学能力并重,同时突出考查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创新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用数学,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十分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例如市场销售中“打折”问题就是一类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庆友 《学周刊C版》2010,(7):164-16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作者就此谈了自己三方面的见地:狠抓“双基”教学.构造创新的知识基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发现和创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