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身书卷之味,儒雅中透着豪迈之气。他叫宋德宝,是南京军区某师报道员,驻地作家协会成员。他以“燃烧激情,写意人生”的执着精神不懈努力,其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新闻和文学的虔诚和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锐气也足以让人佩服!9年前,从河南民权入伍的宋德宝压根儿就没想到能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想到还成了战士作家!那时,他白天参加训练,晚上悄悄打着手电在床头记录火热军营生活。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被团广播站采用,从而便一发不可收,走进了报道组。“写稿子不但要有激情,还要有思想,要求质量上层次”。新闻干事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3.
倪玉 《军事记者》2002,(12):28-29
《再现时代长河中的真金子》、《为中外新闻人铸一座丰碑》、《“无冕之王”修筑的“长城”》、《一座指点经典新闻的文库》……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10多家新闻理论权威报刊纷纷发表消息或书评,对白庆祥主编的500万字《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进行报道和评论,在新闻界和新闻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白庆祥现任中国经济时报大连记者站副站长,主任记者。这位1976年就投身新闻事业的黑龙江人,进过电台,干过杂志,编过报纸,他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不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也在新闻理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老陈"其实不老,在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的眼里,陈中华新闻激情洋溢,新闻追求执着,永远都像个"棒小伙子".称他"老陈",是因为青年记者们与他相处亲切自然,也因为在大家心里他确实堪当"老师".  相似文献   

5.
文杰 《军事记者》2004,(11):23-24
杜献洲,4l岁,1980年11月入伍,1993年9月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该报驻新疆记站记、兰州记站站长,现任记部机动组长、主任记,上校军衔。杜献洲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并用新闻的形式唤醒读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从事新闻工作15年以来,以老一辈军事记为榜样,执着于以“生死与共”的亲历方式走边防、写边防。他是第一个骑牦牛到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巡逻、第一个到西藏原始森林测绘、第一个系统报道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边防哨所的军事记。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闻的界定,争执了许多年,西方谓之:“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而我们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尽管观点鲜明得不容人再思考,但几十年的实践,新闻却反复地折腾着一些执着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大地震的创伤正在缓缓康复;这场大地震新闻传播中的变革,目前正在路上行进。 回望汶川大地震,我们依然悲伤、感奋;回望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我们依然执着、坚定……  相似文献   

8.
瘦尽灯花为兵歌,痴情新闻不言悔。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赵雷以“情注笔端,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和对新闻工作的虔诚和热爱,搞报道近3年来,共在《解放军报》、《前进报》等军地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幅)。透过厚厚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剪贴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记者”的追求和成长的足迹。2002年冬,赵雷入伍来到北疆的一座军营,与别人不同的是,赵雷随身带着的包裹里,装着不少谈写作的书籍。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报道知识,夜深人静时,经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9.
胡丹  楼宁 《报刊之友》2012,(12):43-45
胡适对媒介的批评,主要围绕新闻失实、报界堕落与不思进取,言论自由等内容展开,他的媒介批评话语实践,折射出胡适谨慎、务实、负责的务实恩维,也反映出胡适追求言论自由的执着与坚定。  相似文献   

10.
终生从事新闻工作的老报人王文彬,曾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这多年他已离休,任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可他仍宝刀不老,勤奋著述,从事新闻研究,编著《中国报刊史》,还在写一部关于报纸经营管理、评论和编辑工作的著作。他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不愧为现代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王文彬1907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青年时代即投  相似文献   

11.
一 卢宝康是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报》国际部副主任,对待事业有执着的追求……认识宝康的人都说他办国际新闻版是很认真的。他无时无刻不瞪大两只眼睛,注视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惟恐漏掉  相似文献   

12.
胡丹  楼宁 《今传媒》2012,(12):43-45
胡适对媒介的批评,主要围绕新闻失实、报界堕落与不思进取,言论自由等内容展开,他的媒介批评话语实践,折射出胡适谨慎、务实、负责的务实思维,也反映出胡适追求言论自由的执着与坚定。  相似文献   

13.
任青 《青年记者》2005,(10):23-25
朱玉和新闻结缘没有任何悬念,一切都那么自然——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系,直接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如今已经有了19年的新闻工龄。19年里,朱玉参加过很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如富源矿难、海城豆奶事件、非典;塑造过很多重大人物典型,如郑培民、任长霞、宋鱼水;撰写了很多调查性报道,如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安徽芜湖红顶商人调查等。经历过风雨艰难,得到过鲜花掌声,回望自己的新闻路程,已过不惑之年的朱玉依然像一个执着纯真的小姑娘一样,对新闻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4.
思想来自于实践中的历练,智慧基于平时不断的积累。他崇尚科研,专注实践,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之后从业界转向学界,投身教育事业,可谓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人才。三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教学实际,使他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改革等方面教研成绩颇丰,已经达到"新闻有思想,研究有思路、实践有办法"的至高境地。他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思维敏锐,智慧超群,时刻渗透着的学者的睿智与师者的谦逊,他是新闻界领军人物,也是本期"前沿访谈"栏目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  相似文献   

15.
记者部落     
他为新闻而来,一部书,一篇报道诠释着他对新闻的理解;他别新闻而去,留下同人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传媒骄子”刊发追忆傅上伦先生的文章《谢谢你教我们……》  相似文献   

16.
战地记者和近现代战争如影随形,对新闻和外交工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地记者既有强大的使命感,敢于深入战地采访实况,通过深入报道引导舆论走向,同时还要在复杂难辨的环境中灵活应对.一名合格的战地记者,除了熟悉运用驻在国语言,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采访技巧,还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对新闻真实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7.
编外发行员     
南阳县黄台岗乡政府王清海同志,无论在会议上或是下队工作,都要给基层领导或爱写稿的人们介绍《新闻爱好者》刊物的内容和对报道的帮助。因此,同志们亲切的称他是《新闻爱好者》的编外发行员。他何以对《新闻爱好者》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他说,我订阅《新闻爱好者》之前,给县广播站写篇报道,很吃力,编辑经常指出主题不突出、层次欠分明等,自从1987年潜心学习《新闻爱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9,(15):42-44
“老陈”其实不老.在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的眼里,陈中华新闻激情洋溢.新闻追求执着,永远都像个“棒小伙子”。称他“老陈”,是因为青年记者们与他相处亲切自然,也因为在大家心里他确实堪当“老师”。以下特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农村大众报、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经济导报部分年轻记者学习“老陈”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0.
何百林 《中国记者》2015,(2):111-112
作为地市报记者,本文作者在报社没有公派记者出国采访先例的情况下,为了做好长期跟踪领域的报道,想出了用休年假的宝贵时间"自费"前往西班牙采访报道"义新欧"铁路全线贯通的办法。这种对新闻工作热爱并执着付出的精神,值得弘扬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