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建国初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它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乡二元化结构给当今社会遗留下了严重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通过追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由来,客观分析是非功过,探索如何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扩大内需,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强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忽视了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事实上,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混和而成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认为,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存在强化效应和反弹效应,共同规定和制约着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相对分离的二元结构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作为湖北省6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之一,荆门市掇刀区不断以全民创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些有益做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提供了一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由农民增收难引发的关于城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产业升级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我国目前有强劲的成都市化需求。但过去我们长期采取限制城市发展的政策,导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系以及其他经济结构矛盾。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农民收入也会得到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保持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重点处理好农业与非农业产的关系,招商引资与利用本地资源的关系,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乡分工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转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结构的分裂,亦即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工业城市本身的弊病和农村的落后与贫困。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站在现代工业的立场上,探讨了如何克服工业城市弊病以及农业在现代资本和工商业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涌现的城乡结合与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伟  李靖  郑新  于维洋 《成人教育》2019,39(4):41-45
发展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城乡二元化的发展背景,我国老年教育开始出现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各部门分工合作、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坚持教育公平理念等途径实现老年教育城乡协调发展,以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它不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是对农民的不公平,扩大了城乡之间业已存在的差距,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重视解决经济发展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经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在城乡、区域、行业、阶层之间都有严重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政策的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再分配调控不力以及非法和腐败因素所致。当前我国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虽是经济发展新阶段必然现象,但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通过实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切实解决城乡贫困人口问题等对策,尽快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8):123-124
现行城乡土地权利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加剧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但是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土地二元权利结构体系,促进城乡土地市场一化,才能促进城乡平等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教育既对这种城乡关系产生影响,同时教育自身又是这种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发展教育以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 根据城市化模式的一般理论,现代工业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社会。大多数人口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大城市遍及东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不仅是人口增长、移民而且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场所。城市的发展点燃了农业经济爆炸之火,它使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兴盛起来。城市…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一直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政策,并为此进行不懈努力。目前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很多,但焦点则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差别。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城乡教育差别的根源并不是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公平,而是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别以及制度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过于分散导致教育资源分散,难以有效改善农村教育条件;而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民工子女进城学习,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消除城乡差别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呈现的一种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现象.长期以来,城市是工业的集聚地,乡村是农业的集中区,由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使二者互惠促进,能够有效的防止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促进城市农村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以内蒙古巴林左旗城乡一体化推进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动力机制.探讨巴林左旗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显了教育公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二元教育体制,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分析,挖掘了城乡体制性教育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基础教育公平的制度改革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13年国发2号文件的颁布,贵州迎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程度较深、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区位条件差异显著等因素,导致贵州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停滞及农民增收困难,成为贵州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统筹贵州城乡经济发展,提出加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破除贵州城乡二元结构、推进贵州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等策略,以期能为贵州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十六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会着眼于解决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围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据此回答1~3题。1.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因为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②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④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B…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出发,深入分析城乡文化差距逐步拉大的原因,秉承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与和而不同的指导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治稳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王善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国民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一系列关系问题。(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