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尽管现实的教育理论排斥教育应然问题的研究,但是关于教育应然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我们实现教育实践改善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应然问题研究的欠缺是教育学的病症之一。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探询教育的价值应然的学术,它通过思想而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应然的教育理想进行辩护,即为精神的教化辩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探讨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应然关系,从研究者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分析了导致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原因,指出教育研究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科特性和理论特性,摆脱自然科学理论型的束缚,注重对日常生活和经验的研究,重返注重实践智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浅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阻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即阻隔。这些阻隔分为客观必然阻隔和主观偶然阻隔。造成客观必然阻隔的原因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不同的客观因素制约。造成主观偶然阻隔的主要原因有:重思辨轻实践,重归纳轻演绎,缺乏本土意识;孤芳自赏,排斥教育理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观念虽新实践不足;教育概念不规范,教育命题“应然”当“实然”;教育评价只有终结性,忽视形成性评价。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要提高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加强应用研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什么是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活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内涵的深层次辨析,我们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结论,也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能够增加教育实践者的理性、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有一种批判性功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全纳教育实践领域,在理论构建和本土实践上不可避免地都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影响,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概念含糊,泛化的"理想主义"理念常常取代概念,导致实践和研究本身也含糊其辞。因而,本文试图厘清全纳教育的概念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全纳教育的"应然、实然、必然"。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多而复杂,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滞后发展又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却存在脱离社会现实和教育实践而抽象谈论"应然"和照搬照套外国理论和经验的弊端,致使起不到引导教育实践的作用。通过分析教育理论的产生、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曲折历程及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现实,指出要把中国社会现实和教育实践作为出发点,要置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合理吸收国外经验与理论,"建立本土教育理论",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育品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导航。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中教育行动研究的取向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体现教育行动研究精神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师资培训、教师即研究者、校本管理等自下而上的、理论联系实验的教育改革运动蓬勃展开,这种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行动研究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和提倡。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通过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努力,使教育理论主动寻找实践作为基础;实践也主动寻找理论作为指导,进而反思和批判理论,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21世纪,中国教育理论研究正日趋体现三个方面的发展走向:走向教育理论自身的批判,突出地表现在对教育理论中的理论前提、概念术语、命题等所作的规范性、规则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反思上;走向丰富的教育实践,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注重把握实践问题、转变研究方式、解构研究话语、构成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上;走向多维的综合,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样式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上。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未能妥善处理学术取向与实践取向、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稳定与变革等三对矛盾关系,目前的教育实习大多在目标缺乏关注度、实效度及清晰度等状况下运行。要优化教育实习目标,则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出发,运用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来思考如何建构,并在建构目标时有机融合教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从而真正发挥教育实习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outlines a dialectical conceptualisation of children’s agency for the purposes of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We illuminate five contradictory but connected dimensions of children’s agency, or the dialectics of agency, identified from theoretical debate between sociolog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oriented educational literature: Agency (1) as enacted and imagined; (2) as situatively emergent and progressively developmental; (3) as dependence and separation; (4) as mastery and submission; and (5) as control and freedom. We examine these contradictions ‘at work’ in an ethnographic early education case study. We argue that the children’s struggles towards agency and adults’ efforts and failures to support children in their struggles can be conceptualised as a dialectical movement that has a potential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itself. Our dialectical reading of both data and theory helps to highlight the challenges the practitioners face when supporting children’s agency and the solutions they implement when doing so.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4重意义:即设计和拟定教育实践的改革或改进方案;革新或建构 新的教育思想;建构和革新教育化;创造和革新社会化等。目前,造成教育理论研究间义被忽视和轻视的原因,在于教育理论研究意义本身的多重性和教育实践活动机制要素的复杂性。只有将奠基于传统教育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意识和工具意义思维方式彻底清除,才能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论均体现了“实”的特征,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虚”的桎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实学”教育体系,对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教育技术本体论层面的研究。通过对教育技术本体的客观分析,结合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分析了教育技术本质及教育技术本体构成,得出了关于教育技术本体的一些基本结论,这些结论对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威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名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其教育理论的魅力在于: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思想根基;儿童解放的思想宗旨;理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教学专业化的思想主线。其教育理论的缺憾在于:单纯手工劳动的思想缺乏综合技术教育的眼光;对按逻辑顺序编排的分科教材的基本否定。使其生命力在当代重新焕发出熠熠的光辉,克服其中的缺憾,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应当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捷 《教育科学》2006,22(1):57-59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处于一种浅表的状态。培养教师教育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践智慧,深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联,营造教师教育研究的人文和科学氛围。教育叙事可以为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的方式,从而为培养教师教育研究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与实践:后现代的检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离问题是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争持不下的论题,这主要是由本质主义思维范式的二元论思维所致。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思维范式的转换。后现代主义思维范式为理解和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视角。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理论不具有惟一性,教育实践不具有自在的客观性,教育研究没有固定的方法。后现代视域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从而为二者更为紧密的多重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