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是论各种自然现象和文学创作关系的,而它首先论述的就是自然景色影响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得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精辟结论。那就是说,作品中的情来自物,而辞则表达情,因而作品的言辞必然是外物的折射,可以“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无论文学体裁或新闻体裁,都离不开写物。问题是文章在进行必要的景物描写时,怎样才能做到“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呢,南朝刘勰总结《诗经》的经验值得借鉴,他提出的“以少总多”论点是很可贵的。他说的“少”,虽指少量的文学语言,但主要是指最有特征的事  相似文献   

2.
熔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提炼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说;“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辞谓之裁。”从熔裁在作文的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体现来说,包括提炼内容与提炼文辞两个方面。但剪裁浮辞仍然是为了内容更集中,表现的思想更精粹,因而,它不过是炼意在修改阶段的继续。古人用“熔裁”这两个字来概括创作活动中的这一过程,表现了我国古代文论中对于主题同题材,内容同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文心雕龙·熔裁》篇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这里“设位”之“设”为动词,即布置;“位”为名词,指格局。无论是抒“情”,无论是说“理”,自然,也无论是叙事,当作者根据要说的话来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4.
近读《十个共产党员》,深感穆青同志是满怀真情,流着眼泪写的。尽管书中的多数篇章发表时曾拜读过,但今天读起来仍感到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先进人物的社会职业和先进事迹虽然千差万别,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只要写出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文章总是以情动人的。所以,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纬成”。要写出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记者首先要有真情实感,即从先进人物的事迹中受到感动。记者若无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郭宝山 《记者摇篮》2005,(12):26-27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狄德罗认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  相似文献   

6.
胡剑 《四川档案》2008,(2):17-19
在我国清代民事审判活动中.适用的法律渊源主要是法、情、理。这里的所说的“法”是《大清律例》;“情”是指具体案件的情节、情况和人之常情;“理”是指天理,是人们为人处世时所遵循的、普遍适用的道理。清代民事审判中适用的规范,主要是情理,而不是法律。光绪18年(1892年)8月。四川南部县衙门受理的一起因婚姻纠纷引发的诉讼案,就是针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请求,依据其案件的情理进行裁决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言以文远“传”以“播”重 如持“新闻无学”观点者,一些人认为新闻不过是向受众传达信息而已,不需文采;或日新闻是“易碎品”,以“快”取胜,无暇雕琢以显文采。此是对新闻的偏见、浅见或日谬见、成见。 诚然,新闻非文学,其价值在实事本身,其美在其“自然景观”。但自然景观再点缀、衬托以人文景观。如泰山之岱庙、玉皇阁,西湖之白堤、岳墓,“自然景观”则更见其美,新闻实事则愈显其贵。刘勰说“言以文远”。纵览古今中外传世之作无不立意高古,文采飞扬,最典型者莫过千古传颂的唐朝王勃之《滕王阁序》,其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相似文献   

8.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遍观中外新闻佳作,之所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无不是情置其中,以情动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情溢于笔,让人热血翻滚,心潮沸腾;《公朴本色——郑培民》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到…  相似文献   

9.
刘蕾  房雷 《军事记者》2004,(10):58-58
《心雕龙》在阐述章用情与采的关系时说:“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之经;词,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之本源也。”意思是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但说话的美妙感人却由于至情至性。正如织布一样.情性是章的经。语言是思想的纬。只有经线拉直了,纬线才能织成布帛;只有思想感情明确了,语言才能通达流畅。这是学创作的根本道理。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古人对章用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大凡好的通讯总是以情感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情,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纽带。通讯《军心连着灾民心——苏皖浙沪三军抗洪抢险纪事》(见7月29日《人民日报》)正是以深厚的感情,写出了人民军队在这场罕见的洪涝灾害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向人们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义  相似文献   

11.
陈超 《图书馆杂志》2005,24(10):4-4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馆所”、“图情并茂”等一般人念起来颇感拗口的“专有名词”,已经成为今天所有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员工习以为常的词汇,在许多上图人心中,这些词有着不同寻常的内涵和意义。十年前,各级领导都希望“国内首创”的图情合一机制能够创造出“图情并茂”的美好未来。然而,  相似文献   

12.
<正>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评论立足于事实更穿透事实,是媒体专业能力和风格形象的体现。生动直观是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先天优势,电视评论要始终保有深厚的人文情怀,紧扣热点话题,发挥视听特色,以思想力、共情力为抓手,从场景切入,在观察中思索,以共情引发共鸣,力求情理交融、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13.
新镌徐文长先生批评隋唐演义 清覆明刊本,十卷一百十四节。自第九节以上,即袭杨慎评本《隋唐志传》,标目亦全采之,但增下联,足成二句,自第十节以下至九十八节则全同熊钟谷编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杨慎评本能增益情节皆无之,全依武林藏珠馆刊《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日本内阁文库藏)原式,显系自藏珠馆出者,第九十九节以后,则又全同杨慎评《隋唐志传》,但并二回五一节,标目亦一字未改。其采熊书之全部,而开首数节及九十九年以后,以杨慎评本《隋唐志传》补之,以符“隋唐演义”之称,至为显然。 新刊出像补订参采…  相似文献   

14.
梁爽 《记者摇篮》2009,(4):32-32,28
优秀的人物专题片都是以“情”构成作品主线,“情”已成为当今人物专题片的灵魂。“情”,就是人物专题片中能感动人,能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共鸣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人物专题片的主题——在大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它包括被记录的人的感情历程和通过各表现手段所渗透出来的电视编导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对“情”的挖掘和表现?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就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精采》中也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讲得都很有道理。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么能传之久远呢”? 所谓文采,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它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16.
朱世德 《新闻窗》2012,(3):40-41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我国最早的系统研究文艺专著的《文心雕龙》中深有见地地指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准确地阐明了情、理、文的关系,肯定了“情”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左传》里有句名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的意思是讲:说话和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是不可能流传广泛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情采"篇里一开头就说:圣人贤者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要将人物通讯写深写活,  相似文献   

18.
人们生活在沸腾的现实中,总免不了要对每天出现的社会现象、思想倾向以及生活万花筒中的林林总总进行分析、述评,分清是非,讲明道理,这就是评论。评论是思想战线的巡逻兵,是报刊电台相当活跃的一种文体。评论最忌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天天炒剩饭;评论最贵语奇意鲜,情理并茂,时时出新意。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次播音,哪怕只是一两句话,都离不开情、声、气及其关系,下面,仅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一) 情、声、气,在播音中应该有特定的涵义。所谓“情”,是指在播音中由稿件具体化、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是被简单化庸俗化了的,往往作为“冷冰冰”、“气昂昂”的同义语。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本来是崇高而丰富的。现在应该恢复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经常有人这样评价一篇好新闻:情真意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王国维称之为“境界”,即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辞海》中说:“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