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吴锋   《今传媒》2006,(9X):48-50
流通、交流的便捷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乃至企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之一,同样,报纸发行流通、转移的便捷程度也是衡量一个报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吴锋 《今传媒》2006,(9):48-50
流通、交流的便捷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乃至企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之一,同样,报纸发行流通、转移的便捷程度也是衡量一个报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报纸发行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发行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报纸”这一物的流通而进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络电子出版物等信息流处理技术的高度发达,已经使发行中的物流过程简捷方便,但作为以纸品为载体的报纸传媒,物流处理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报纸发行过程的重要特征是伴随着报纸的空间转移和流动过程,发行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报纸从报社转移到读者手中。报业发行的实践要…  相似文献   

3.
两种西方营销、服务理论对报纸发行策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新闻窗》2009,(3):57-58
报纸在流通过程中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属性、经济属性。英国新闻学者托斯塔尔曾将报社组织目标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目标。报业发展在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其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经济收益关系到报业的存亡,而报纸发行又是整个报纸传播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其实现经济收益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报纸发行经营的好坏是衡量报纸整体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4.
杨克勤 《新闻界》2003,(6):26-26,32
报纸作为商品,它有两次销售过程,第一次销售过程就是把报纸所刊载的内容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过程是把报纸版面卖给广告客户。要成功实现报纸的这两次销售,主要取决于报纸本身。广告,被称为报纸的血液,它的多少(这里指广告收入的多少,而不是指广告刊登量的多少),代表着报纸健康发展的程度。而报纸本身质量的高低,又反过来决定着广告收入的多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报纸发行盈亏点界定报纸发行的盈亏点是指:当报纸的发行量(这是一个相对不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发行本身就开始盈利;反之,如果没达到这个量时,发行本身就处于亏损状态。这…  相似文献   

5.
叶奕 《今传媒》2007,(8):25-27
报纸的发行工作,即报纸编辑印刷完成后,由印刷厂传递到读者手中的流通过程.它是办报活动一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扩大广告收入的基本条件,更是实现新闻传媒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报刊发行绩效是报纸成败的基本标志.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报业发行市场形势更加复杂,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沿袭旧的发行思维和发行方法无疑很难突出重围,创新发行策略成为确立新的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发行直接关系到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广告经营收入。近年来,业内不仅对报纸发行的量,更对发行的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有效发行等等。我认为,转型期的报纸发行还应重视另一个问题,就是报纸的发行结构。 一般认为,所谓发行结构,是指报纸征订和零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从发行量和质的比较层面来分析,就能基本确定报纸发行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广告收益的影响,从而为报纸提供适应市场的科学预期。关于此,至少须从三个方面展开:(1)反映市场需求;(2)反映读者群的定位;(3)反映发展空间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张发靖 《出版广角》2015,(11):76-77
所谓发行就是指流通,是特殊商品图书的流通,是实现图书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因此,在编印之外,发行一定要为产品做好流通服务工作.由于图书具备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本文将从商品流通的基本要素、基本维度、基本属性、衡量标准以及组织管理五个方面来阐释发行如何为编印做好流通服务.  相似文献   

8.
发行量,直接关乎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它数值的大小是衡量一家报纸消费群多寡的重要依据。这里的消费群包括读者群和广告商。高额的发行量意味着该报拥有大批的受众,而大量读者群的存在极易引起广告商的注意,从而吸引高额的广告投放量。这就是所谓报纸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9.
陈欣 《新闻界》2001,(5):36-37
对报纸发行来说,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度量报纸的传播效能、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是其三大主要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报业发行市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细分市场是寻找市场机会的必需手段报业市场,是报纸生产者与读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报纸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报纸买卖关系,称之为报纸发行市场。现代报业在经济上基本靠广告支撑,而报纸发行市场则是广告市场的基础。市场细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乐·史密斯总结市场销售经营…  相似文献   

10.
吴锋 《传媒观察》2005,(2):32-3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在探索报纸发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有7家报社,它们分别代表我国当今报纸发行的7种模式,也大致代表了当代中国报纸发行经营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 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 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 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 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报纸发行面对的 是读者市场,是支持广告市 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销售 的终端。发行量大,意味着一 张报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力,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更 关心的是报纸的另一个市场 ——广告市场,因为广告商 更看重的是一张报纸的广泛 的市场影响力。 当把传媒放在一个产业 环境中去参与竞争时,笔者 根据多年从事报业工作的实 践认为,发行不再以“发行数 量”作为主…  相似文献   

12.
王荣 《新闻出版交流》2001,(5):10-12,17
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并无“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之分,因此,对我们的报纸来说,多一份发行量,就意味着多一个读者,多一个宣传对象,多一份社会效益。因此,报纸的发行量越大,报纸的社会效益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都是有效的,理论上根本不存在有效与无效之说。那么,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为什么有人会经常提出“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呢这主要是报业经营者考虑与追逐经济效益的行为使然。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发…  相似文献   

13.
王荣 《新闻三昧》2001,(6):40-41
从报纸发行的角度来看,广告商的目标消费群体与报纸的读者群,或广告商的目标消费市场区域与报纸的读者市场区域叠合的那一部分发行,对广告才有真正的吸附力,这一部分发行才是“有效发行”。两者的叠合度越高,报纸在某一区域内的影响力越大,对广告的吸附力就越强,发行的效果就越好。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发行量的有效化程度和发行区域化的战略选择,是必须考虑的两大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多渠道发行”的优势已越来越显现出来,《鲁中生活日报》近两个月的发行实践,充分证明了“多渠道发行”的“短、平、快”效应,值得坚持和推广。报纸,既是精神产品,也是商品,有其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就报纸的商品属性而言,发行是其实现商品价值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发行,才能完成商品交换,获得再生产的资金。以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报纸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困扰着我国报刊发行企业。如何创新报纸发行方式,全面提高报纸发行水平,推动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标准化管理转型,使报纸发行量不断上升,无疑是摆在各级报社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王荣 《新闻知识》2001,(7):25-26,24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近年来,国内有些报社按照“不求最大化,但求最佳化”的发行方针,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  相似文献   

17.
施爱春 《传媒观察》2003,(11):47-49
发行是一张报纸进入市场的“惊险的一跃”,发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张报纸的成败盛衰,随着报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报纸发行成了报纸的一个生命线,引起每一家报社的高度重视,以前老式的发行模式被不断地消解和替代,新的发行方略不断露出水面,许多类似商品营销的方式方法在报业市场上一展身手,特别是新起报纸的发行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它们撬动推进市场时运用的整合营销方法把新一轮的报业竞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荧 《传媒观察》2003,(5):45-46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报业都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竞争结果造成报纸加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办报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报社老总们为摆脱这种竞争胶着状态,在内容定位和版式风格上绞尽脑汁不断创新,对争夺广告资源不惜投入人力财力,而对报纸发行似乎无暇顾及。在很多报社的采编、广告、发行三部门中,发行最没有地位,而且总认为前二者是脑力劳动,发行是体力劳动,人员安排以老弱富余人员居多,工资奖金远不及广告人员,营销策划活动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9.
孟倩 《当代传播》2000,(5):36-38
1985年 1月 1日《沈阳日报》率先实行自办发行,由此引发星火燎原之势,时至今日我国的自办发行已历经 15载。在这期间,自办发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发展速度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据统计,自办发行最初几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1990年前后处于发展的高峰期,之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1995年以后速度明显放慢,成稳步推进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有 820多家,占全国现有报纸总数的 40%左右。在这些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中,城市报纸尤其是地区级以下的报纸占了绝大多数。省级以上的报纸数量不多,前几年仅有《天…  相似文献   

20.
获取报纸方式的变化其实就是探讨报纸发行的变化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掌握我国报纸读者阅读行为的一些基本走向,也为报纸的发展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