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和群体的教育实践,它促使教师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审阅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也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调动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改进教学,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以及群体的教育实践,它促使教师去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它可以帮助教师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也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反思型教师:教师发展的理想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型教师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为依据,自觉地分析教育情境,认真调节教育思想与行为,以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教师。教师借助对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实践活动反思这一持续动态的过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为科学,教学实践更符合教育规律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能引发教师对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董金虎 《现代教育》2013,(2):106-10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聊城市杜郎口中学就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理念。 何谓“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批判来反省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加批语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它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校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反思型教师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为依据,自觉地分析教育情境,认真调节教育思想与行为,以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教师。教师借助对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实践活动反思这一持续动态的过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为科学,教学实践更符合教育规律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常含义上理解的教师反思,通常是指一种反思行为,即教师事后对自己工作的审视、分析、批判或对自己的经验总结,这样的反思行为只能是在事后发生,不可能与实践相伴随。然而,当从现象学的视野出发,反思本身就是一种意识行为,反思意味着一种对自身意识的敏感和觉察,它是一种有预期的构成性意识。教师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意识,总是能够伴随、激发和指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正是这种主动的、积极的反思意识使得教师在独特、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表现出一种对教育机会的敏感和自觉。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是一个叙述、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叙事中要有反思,反思的过程又离不开叙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实践的对象是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专业实践的载体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理解和领悟教育教学,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性地做出自主判断和选择,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叙事是一个叙述、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叙事中要有反思,反思的过程又离不开叙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是一种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教师在教学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的教学反思形式,以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为主要内容。它传达的是教师真实的声音,是对教师日常教育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利用教学反  相似文献   

13.
郭华 《成才之路》2012,(6):94-94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着学生的金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着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实践的对象是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专业实践的载体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理解和领悟教育教学,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性地做出自主判断和选择,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学会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单纯的“教书匠”,而且是自觉的“研究”,主动的“实践”和严肃的“反思”,教师应养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习惯,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家与实践之间的沟通。自我反思应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教师双重角色的过程。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行为的引导,又是评价:既是教育,又是受教师。  相似文献   

17.
"在做什么",是在常识、熟知、甚至自明的范围中对行为的考虑与回答。一般而言,这种考虑和回答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反思自己行为的实效;但它并不引起教师对自己行为本身更多的反思。熟知、常识和自明并不等同于真知与明晓,却往往包含着"无知"。"知道在做什么",是对自我行为本身的一种艰苦地思索,是为了真正的知道和正当地行为,表现为对熟知、流行、常识的教师行为观念的批判与反思。这是一种教师的前提性反思。它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自我批判意识,反省自己行为所隐含的"无意识的前提",理性地抵制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无思的共谋者。但是,教师教育对效率、手段、专门化以及科学化教育理论的过度强调使其出现了危机:前提性反思变得既不必要又无可能。重建教师前提性反思,教师需要做好一种知识的准备,即在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寻并赢得关于人、幸福以及教育的整体性知识。基于此,教师教育亦是一种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反思能力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完善,并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右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构建和谐高效课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实践。一、教学反思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和谐课堂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实现和谐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有的教师已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