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伯克段于鄢”究竟是怎样的一桩历史公案?受公羊传统的影响,郑庄公处心积虑谋杀弟弟,几乎成了普遍接受的看法。然而,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呢?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当时的政治形势,或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庄公即位后,母亲武姜要他把制封给弟弟共叔段。制与虎牢,统言可视为一地,分言则为相邻两城,据险共同构成郑国与周王室的交通要塞。考虑制的重要战略地位,郑庄公拒绝了,但把京封给了共叔段。京虽大城,却非险要,且受制于包括制和国都在内的三座重要城市。共叔段倚仗武姜的支持和京的强大,先收边邑,后北据廪延,南控鄢地,意图夹击郑都。经过二十多年的扩张,控制了便于与卫国联络的黄河渡口延津,以及南部重镇鄢地,几乎占有郑国一半的领土,与庄公势成水火,给郑国公室造成严重威胁。庄公凭借地理优势和民的支持,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往卫国,途经庄公控制区域,未遇阻拦。这说明,庄公无意杀弟,所谓杀弟之说实为臆断。  相似文献   

2.
读了《郑庄公克段于鄢》后,深为庄公宽厚仁智、慈善孝母的行为而叫好。出乎意料,文后评郑庄公却是“老谋深算”,对此我疑问顿生。庄公和共叔段本是一母同胞,庄公为长,他登基就位,应是名正言顺。况且庄公个人素质并无欠缺,然而共叔段在母亲的荫庇下,怀有非分之想,策划阴谋叛乱篡权夺位。先是武姜替他请求封地,然后,又想办法把西部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最后,共叔段厉兵秣马,准备与母亲里应外合袭击郑国。他逐渐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正在这时,庄公突然发兵,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出奔共。由此可见,共叔段阴谋叛乱,可谓是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3.
在周平王时代,郑国国君武公的夫人姜氏先后为武公生下两个儿子。母亲姜氏偏爱老二共叔段,而对老大寤生却以白眼相待。后来寤生当了国君,即历史上的庄公。姜氏不服,为老二争权,并暗中怂恿共叔段搞叛乱。庄公用计平息了段的叛乱,逼得段自杀,并对挑起这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叫武姜。姜氏养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世称共叔段。因为大儿子是难产,姜氏从他出生起就厌恶他,而偏爱小儿子段。姜氏一再怂恿丈夫武公让小儿子继位,但被武公拒绝了。待寤生即位,世称郑庄公,姜氏又要求把制这个地方封赏给共叔段。庄公说:“制,那是个险要的地方,不行!其他的地方随你挑选。”最终姜氏给共叔段选了京那地方。  相似文献   

5.
刘邦兄弟四人,按伯、仲、叔、季排列,刘邦应为叔。但他却排作季,说明他在太公诸子当中排行最小。然而他却有个弟弟,这弟弟是他母亲改嫁后又生的,叫做“同母弟”。刘母是改嫁过的,所以刘邦称帝后只追认她为昭阳夫人,没有追认她为皇太后,追认太上皇后的是他的继母。刘邦也是刘母与他人私通所生的,所以刘太公不喜欢刘邦,刘邦也不喜欢这个太公。  相似文献   

6.
父亲死得早,是母亲将他和两个弟弟苦苦地拉扯大的。母亲现已七十岁开外,含辛茹苦操劳了一辈子,她老人家早该颐养天年了。  相似文献   

7.
我叫姬寤生,13岁时父王过世,我继承了父王的爵位,成为郑国公,人称郑伯。母亲武姜成了太后。她为了弟弟段来找我。"寤生啊,你做了王,郑国如今都归你管。段只有共城那一小块地方,你看能不能把制给段啊?""制?那里地势险要,除了那儿,娘您要哪儿都行。"我父王临终前曾交代过制是国家要冲,不能分封给任何人。  相似文献   

8.
郑庄公见太叔自杀了,也哭了一场。手下人在太叔身上找到了姜氏的信,郑庄公看完了信,吩咐把姜氏送到城颍(yǐn)(今河南省临颍县)去住。他心里恨母亲,所以当众发誓说:“不到黄泉,就永不见面。”过了不久,郑庄公就有点后悔了。毕竟姜氏是他的亲生母亲。可是,他亲口起誓说不到黄泉永不见面,又怎么能更改呢?这么一来,他不免有些闷闷不乐。有一天,城颍的一个小官名叫颍考叔的,来给郑庄公进贡。郑庄公留颍考叔一块儿吃饭,还亲自夹了些羊肉让颍考叔吃。颍考叔把最好的一块肉包起来,放到一边。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回答说:“我妈年纪大了,可我们家…  相似文献   

9.
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  相似文献   

10.
两周之际,本为王朝根基的宗法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上自王室,下至诸侯国,大小宗之争愈演愈烈。本文以《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为切入点,结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的郑史三篇,对春秋初期郑国君位之争的主角之一共叔段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共叔段对封邑的经营成效,出奔后的作为,以及与郑国卿大夫集团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其母武姜是他觊觎郑国君位的推手,而其政治谋略和魄力的匮乏,以及郑国特殊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他在这场争斗中绝无取胜的可能。发生在郑国的这场君位争夺,是这一时期小宗夺权失败的一个经典案例,更是周王朝宗法制由上而下持续崩坏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11.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相似文献   

12.
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相似文献   

13.
幽默短信     
1姐弟俩跟着母亲上街,遇到母亲认识的一位阿姨。阿姨亲切地问母亲:你这两个孩子长得多可爱呀,姐姐大还是弟弟大? 2一友收到你死了吗?友纳闷回到发啥啦?又收到没死啊!那我咒你死!友大怒,可又一  相似文献   

14.
羊兄弟     
正有两只羊,一大一小,它们是两兄弟。最近,有一只狼总是在他们的房子外面转来转去,吓得兄弟俩不敢出门了。一段日子后,他们终于待不住了。这天,羊哥哥对羊弟弟说:"弟弟,我看我们不能再在家里待下去了,再待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干脆跟狼拼了!"羊弟弟听了就说:"也只能这样了!待在家里是死,跟他拼一拼,还有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15.
东周时,诸侯里势力最强大的是郑国。郑武公活着的时候,已经立了大儿子寤(wù)生为太子。夫人武姜喜欢小儿子段。总是想劝武公立段为太子,武公没答应。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他母亲姜氏心里很不痛快,她要求庄公封地给段。郑庄公就把京城封给段。从此,人们便管段叫“京城太叔”。京城太叔走前,姜氏拉着他的手叮嘱说“:你哥哥一点儿也没有亲兄弟的情分,京城是我逼着他封给你的,你到了京城,要抓紧操练兵马,积聚粮草,机会一到,你就攻打都城,我在城里给你做内应。你能当上国君,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太叔到了京城,就抓紧操练兵马。消息…  相似文献   

16.
黄泉小释     
“黄泉”一词,始见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鄙》一文中郑庄公对母亲姜氏说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一句。这里包含着一个典故: 郑庄公的母亲生他时难产,因而取其名曰“ 生”,待生其弟“段”后,其母姜氏就开始讨厌庄公,一心想让段继承王位,取代庄公。结果段的谋反阴谋最终败露,庄公痛恨母亲姜氏的无情无义,遂置姜氏于城颖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话一出口,又追悔不已。后来他的属下颖考叔体察此情,就给庄公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让庄公“掘地见母”。这样,既实现了他与母亲生前团聚的愿望,又使天下人觉得庄公“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17.
董文娟的家乡在吉林省九台市郊的一个小村庄,童年的她曾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哪知,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夏天,不幸开始降临到她的头上——残酷的病魔在那个炎热的季节夺去了她父亲的生命。董文娟和母亲含泪送走了父亲。从此,她永久地失去了滚烫的父爱。艰辛的生活和一大堆债务,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来。转年,董文娟的母亲因生活所迫改嫁了。母亲走时,董文娟抱着弟弟不敢往外看,她心里流着泪对弟弟说“:你别哭,以后日子再苦你也别哭,咱们要刚强,要对得起父亲……”艰苦的环境,常常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母亲走后,董文娟和弟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爆笑超市     
学英语一次,老师在一个同学的英语课本上发现如下恐怖字眼:爸死(bus),爷死(yes),哥死(girls),妹死(miss),死光(school)。起立某班长上课睡觉,让同学下课叫他。离下课还有10分钟,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布置作业,同学恶作剧地喊了一声:“起来,下课了!”班长揉揉眼睛,说:“起立!”此时,只见十几位同学睡眼惺忪地站起来说“:谢谢老师!”做家务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一天,老师要他们全班同学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了——每天帮家里吃饭。老师的评语…  相似文献   

19.
母亲(节选)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  相似文献   

20.
绝对原创     
田欣读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她读初一那年,母亲嫁给了一个在中国教书的美国人。在田欣读高中时,继父合约期满,带她和母亲到美国定居。说实话,尽管一起生活了几年,可田欣一点儿都不喜欢那个叫布朗的继父。他死板、教条,有时候甚至有些迂(yū)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