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示教育具有预见性、导向性、潜能性等特征。大学生入校后容易产生茫然心理、失落心理、自卑心理、怀旧心理。克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可进行认知发展暗示教育、情绪稳定暗示教育、意志力优化暗示教育、个性健康暗示教育、人际和谐暗示教育和适应暗示教育。  相似文献   

2.
黄起东 《冰雪运动》2008,30(6):84-86
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分析暗示教育教学方法在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得出,暗示教育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冰上技能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成绩;暗示教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山寅  张俊  张健 《体育科研》2003,24(2):66-68
依据暗示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时机、运用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应用暗示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心理暗示教育对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正确的心理暗示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心理暗示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的心理暗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暗示教育是采取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暗示”方法,会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一、言语暗示。不是直接进行表场或批评,而是用形象的比喻或暗语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例如,课中发现个别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时,教师暂停讲课,示以“我已经知道谁在下面开小差”的暗示,违纪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在批评  相似文献   

6.
暗示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是司空见惯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而少为教育者之重视。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揭示了暗示与体育的联系,探讨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和运作价值。  相似文献   

7.
依据暗示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暗示的作用、运用时机、运用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应用暗示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思想工作,并不局限于大报告、讨论会;因为除了这种庄严的形式之外;还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方式,心理暗示就是其中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是在没有对立情绪的前提下,通过思想、语言、动作对个体施加影响,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接受一定方式的行动或接受某种观念和意见。教师或教练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如果善于运用心理暗示,通过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一句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体育高校足球专选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的教学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和教学实验的方法,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思想,在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选课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方法;实验证明: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心理暗示贯穿于平时的足球专选班教学中具有优良的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足球知识、提高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快乐教学法在田径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传统的体育教学把竞技运动技术传授作为体育的目的,一切为了竞技、比赛和达标,把体育教育的意义从“育人”变为单纯的“传技”,把传技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张克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把“育人”的丰富内涵简单化的倾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多采用灌输式的说教,使教育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暗示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教...  相似文献   

12.
“艺”、“技”、“道”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竞技体操之艺、之技、之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密切深刻的关联度,文章首先对技、艺、道的“源”和“流”作了系统的探索;之后,分别就竞技体操之艺、竞技体操之技、竞技体操之道,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并讨论了竞技体操“艺-技-道”的传递与融合过程,旨在正确构建竞技体操的技术观、美学观和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暗示法开展了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五条有效途径,即语言暗示、手势暗示、表情暗示、标志物暗示、自我暗示等。通过实践,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不仅激发内驱力,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而且挖掘学习潜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展开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暗示就是心中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或者能够接受积极向上、健康的暗示。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的方式主要有榜样暗示、环境暗示、语言暗示等。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要注意实效性和针对性,不能片面强调或夸大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避免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暗示影响着人的心理与行为乃至生理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铺垫了又一条心理科学的通道,同时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语言的暗示应具有激励性语言是暗示教育最主要的手段。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其特点是:教师语言讲解少,学生动作练习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把要表达的内容简明地表达出来,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次,要使暗示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乐于接受。例如,一些复杂难度大的动作练习,有的  相似文献   

16.
张雯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3):28-30,34
研究中,方便抽样抽取63名被试者,随机分配到低压力和高压力情景中的积极暗示组、消极暗示组和控制组。结果发现,对比低压力,高压力下消极暗示提高状态焦虑程度、降低状态自信水平。研究结果提示:较大的比赛压力下,教练员不应对运动员消极暗示,而应是积极暗示,这样可能会有效地降低竞赛状态焦虑、提升状态自信。  相似文献   

17.
暗示法训练是根据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等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使他们在运动训练、比赛中心理和身体同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本文从应用专业标识物暗示,语言、肢体语言心理暗示和自我语言心理暗示等三个方面,结合实际谈培养中长跑运动员技术节奏跑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体态暗示法用体态暗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训练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运动员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运动员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到令人心悦诚服,同情舒心的境地。例如训练中发现某运动员注意力分散,在其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皱皱眉、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要比中断训练、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实验  相似文献   

19.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1.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心理暗示的作用 1.1 激发动机,调动内需力在有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武术教学的方式方法,突出武德教育是"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德技双修体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