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从“教”到“不需要教”雷太录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己看书、作文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学习、理解叶老的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年我有幸参加了兰州教育学院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培训班,在此期间学了许多新的理论,并系统地学习了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叶老的理论指导下,我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 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用叶老的话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他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 叶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叶老认为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能作文,“‘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一思想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尤其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时代。要求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聪敏的并能自行深造的人。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培养能力这一原则。我学习了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后,体会到,不仅要学习叶老的思想,发挥叶老的思想,更主要的是发展叶老的思想。我要从叶老的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当前所面临的语文教学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怎样教好语文?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也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实践证明,这样做往往事倍功半;而现代的教法又提出了精讲多练。笔者却认为,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传授知识,如同往学生袋子里拾金,总是有限的,短暂的;教给学生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界公信力最高的名言。确实,一个人在学校接受语文教学最多也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地运用语文于工作、学习、生活中,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即是有学习、运用谓文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文以载道教以传道刘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以文悟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课思想教育的特点。“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即语文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教为不教”的思想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核心进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叶圣陶“教为不教”思想指导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导学为主体,在操作流程设计中突显因材施教;以单元为整体,在整合文本中突显统整设计;以平衡为要点,构建“内外结合”的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教了十多年的语文,也教了十多年的作文,可心中依然非常困惑与茫然: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一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着主导作用。打教语文起,这种思想也一直在指导着我。于是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可是,学生的作文依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是对语文教学本质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在实施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今天,有必要从多角度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并付诸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可谓博大精深。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实践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首先必须对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就如众口传诵的“现在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这句话,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4.
袁珞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80年,刘颖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93年,王燕骅老师设计的《惊弓之鸟》是2006年,前后相隔20多年;由于年代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在发展变化。从教师来看,袁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她教学《惊弓之鸟》时,已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颖老师当时是教学一线的青年优秀教师;王燕骅老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是一位善于教学创新的语文教师,三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三个《惊弓之鸟》的教例各具特色。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其共同之处,可以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我们从这三个《惊弓之鸟》教学的同、异之中,欣赏和学习她们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显然,这话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人”的话不尽相同。针对当前教学中时常显露的一些弊端,重温先生的教诲,意味深长,倍感亲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矛盾、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谁也不会否认“教学生学”的道理。但如何“教学生学”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句常讲常新的“老话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短期效应的办法,莫过于:强迫学生学;批评训斥逼迫学生学。还有一个教学生学的办法,就是思想教育或学习目的教…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我认为唯有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学习的习惯,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自己学习的习惯呢?我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儒、道两家都重视“不言之教”。通过分析儒、道两家的典籍不难发现:从教学内容看,“不言之教”强调“道”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方法看,“不言之教”强调“体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不言之教”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急功近利的教学现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是研究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教”的真谛存在于学生自主探究,师生、生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之中。其实,学习就是对话,语文学习尤为如此。语文学习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自主式学习;语文学习又是学生与老师、学生的对话,这是互动式学习;它还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的基础,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不仪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合作学习关系,而且更让学生在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学习。“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于漪在谈语文教学时强调:民族的睿智沉积在民族的语言之中,教母语也是教民族的思想与感情。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