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程艳 《湖北档案》2006,(3):21-23
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的个人独立自由、人格尊严日益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开放和利用工作的深入,开放档案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档案开放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档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广角     
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丁先存、马仁杰在《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1期上指出,随着档案开放利用力度的加大,隐私权问题浮出水面,日益成为档案开放利用的焦点。文章从新的视角概括了档案隐私权的法律特征、隐私权的内容和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措施。档案隐私权的法律特征可概括为:档案隐私权的专属性、秘密性、处分性、历史性、多样性。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隐私权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保密权、利用权、知悉权、修改权、支配权、救济权。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限制:为了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档案开放利用中固然要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3.
档案利用中的公民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在公民档案意识增强的同时,其法律意识也日益提高。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探讨。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内容 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保…  相似文献   

4.
论档案开放与公民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档案开放既要维护每一个社会利用的利用权,又要保护档案形成的隐私权,协调档案利用与形成之间的权利冲突,才能使档案利用顺利进行,章首先从隐私的范围和隐私权的内容分析开放 中涉及隐私权的档案及侵权行为,然后从开放的期限,范围与鉴定,开放方式研究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构建档案开放的系统体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档案开放体系是档案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文档一体”、“文档互补”的开放格局 ;是档案馆———机关档案室之间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开放体系。这种开放体系的最终目标是 :由“开放档案”最终实现“档案开放”———档案形成之日便是开放之时 ;同时在开放之时要制定“安全例外”与“一般例外” ,确保档案开放“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论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档案的开放利用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诸如公民的隐私权问题。如何在档案的开放利用中既要维护每一个社会利用者的利用权,又要保护档案形成者和隐私关联人的隐私权,是档案界和法律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从隐私权的含义及涉及个人隐私档案的种类入手,就如何在档案开放利用中协调好档案利用者与形成者之间的权利冲突,尤其是如何保护档案形成者和隐私关联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档案利用活动中的隐私权保护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开放与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档案的开放利用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对含有隐私内容档案的保密和利用的关系问题。如何在档案保管机构和用户之间、在保护公民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或保持适度的立场,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法律的基础上作出理性的抉择。笔者根据隐私的特点和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规范,提出档案利用活动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规范,提出档案利用活动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遵循的原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档案开放既要维护每一位社会利用者的利用权,又要保护档案所有者和隐私关联人的隐私权。文章就如何做好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从规定档案开放期限、控制档案开放范围、正确把握鉴定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程艳 《北京档案》2006,(3):29-31
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开放和利用工作的深入,开放档案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档案开放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档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档案开放原则是欧美档案利用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源于法国的开放原则,以1948年联合国组织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的“不分国界、收集和传播信息的权利”为理论基础,强调档案自由利用的权利与民主权利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在强调自由利用的同时,也承认由于国家安全,防务、同其它国家的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在进行痴情前提出必要的保密要求,要对该原则施加种种限制。这种有限制的自由利用思想成为了今天我们“正确行使档案利用权”的原则和宗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探讨了档案开放利用中的知情权及其实现,进而对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权及其保护进行论述,最后提出对档案开放利用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2.
李林启 《档案》2011,(4):20-22
文章针对我国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提出应建立健全档案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完善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权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最早明确提出对隐私权保护的档案法规是1991年9月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联合颁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暂行规定》。该规定第7条列举了20款"例外",其中保护个人隐私权的"例外"概括起来有两类:一是与公民  相似文献   

14.
病历档案管理与保护患者隐私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历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之一 ,但其开放与利用应有一定的限度 ,患者对病例档案中属于个人的资讯享有隐私权。保护患者隐私权在病历档案管理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内容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保护个人权益的合理要求,档案保管机构应予以配合。《美国联邦法规汇编》的第5章第552条第4款、《德国联邦个人资料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和日本《关于保护行政机构与电子计算机处理有关的个人信息法律》的第17条,都对公民的这项权利给予了法律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在档案信息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信息资料,隐私权权利人对这些信息享有保密、知悉、支配、公开、修改和救济的权利,但这些具体权利并没有在档案法律法规中得以直接明确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实务操作。在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必须基于公共利益对其进行必要限制,以实现档案利用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协同。立法上,应采取直接规定的方式明确界定隐私权,并需对档案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和限制进行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1]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法律确认隐私权是为了自然人在支配私人信息时享有完全的自由并获得充分的法律保护.档案记录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公民的隐私,如果把公民的信息随便暴露于公众,那么,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将受到威胁,社会也会处于恐慌之中.故此,在档案的公布利用中要协调好与公民隐私权的关系,以保障档案利用公布权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档案开放利用中公民隐私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与之相对应的维护隐私权问题便随之而来。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对抗,已作为一个社会矛盾凸显出来。近年来,社会上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案例屡有发生,在档案开放利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这种状况已引起了全体档案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撰稿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来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辞海》中解释,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公开与其私人生活有关的事实和秘密的权利。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所谓隐私权就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自身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  相似文献   

19.
档案开放与利用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及平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化档案信息利用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所以进入新的世纪,有必要从政策上、法律上明确国家档案信息传播的模式,明确有关档案信息传播中的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的规定,特别重要的是要修正并完善我国现有的档案利用工作法规体系,为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利用工作提供必要的法规保障,形成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社会环境。在这些法律规定中,档案开放与利用中的民众知情权与档案所涉及的隐私权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档案开放利用中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进行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档案的开放与利用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研究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