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通过"活化"思政课教学,主动解决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多策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
高校出现思政课"水课"的原因及其"金课"的打造极具现实意义。教育学分析结论标明,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教法陈旧和考核难度低是导致思政课"水课"的主要因素,教师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和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也是导致思政课"水课"出现的因素。打造思政课"金课"从分析思政课"金课"的标准做起,探讨线上线下混合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打造思政课"金课"方面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应运而生,"慕课"成为了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慕课"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审视"慕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坚持"三个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增强授课吸引力;强化自主意识,提高师生对网络资源的学习和利用能力;从而有效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目前"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认同感、思政慕课教学效果不佳等方面.为了解决思政慕课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本文结合"慕课"带来的实践机遇与挑战,分析基于慕课背景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困境,最后提出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发展策略,以此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合理发展,增强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水平和效率,发挥慕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却面临着地位的重要性和边缘性、学科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矛盾困境.在"慕课"教学模式的启示下,思政课将进行"微课、翻转课堂、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已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把新媒体工具引入课堂是民办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我校思政课"雨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在思政课运用"雨课堂"工具的必要性,提出了"雨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方案,目的是想引领更多民办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者投身于新媒体教学改革大潮中。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某一线上课堂为例进行剖析,探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其学习动力的机理和策略。学习动力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差异化与高校思政课建构具有本质关联,动力缺失问题则需要从“道”和“术”两个方面进行求解。重点在于增强社会现实解释话语权,强化知识信息的互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思政课称为"关键课程"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究基于大数据的思政课教学创新逻辑、创新方向,并提出创新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开展好思政课是当前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校思政课所遇难点,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混合式教学是依托网络技术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为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在基础设施、教师综合能力、线上学习监管等层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课之间的契合度,从内容、时间、资源、方式等维度入手,把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重点。同时积极构建新型教育关系,坚守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拓展线上教育空间的过程中探索多维度的混合教学,以期既解决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各类问题,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带动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要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要了解授课对象,只有了解他、认识他,才能理解他,进而融入他、引导他,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章通过对南昌职业学院"五个他"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对高校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良性生态圈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MOOC时代的到来,关于高校思政慕课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具体。同时,高校思政慕课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既存在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些劣势。因此,有必要探索高校思政慕课建设与应用得以实现的具体路径,力争实现MOOC和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应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尝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先导,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学校的支持与保障是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新型网络手段的各项功能特点出发,展现利用新型网络手段进行"概论"课教学实践的方法,对新时期思政课教学进行规划分析,旨在找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增强思政课思想性是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高校通过学科、队伍、教材等方面的建设为增强思政课思想性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环节彰显教学思想性是打通增强思政课思想性“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内容和特征看,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想性要从思想的向度、效度、力度和温度四个维度共同着力,展现思政课教学思想性的魅力。匡正指向性,彰显思想的向度,强化思想的引导力;把准体究性,增强思想的效度,强化学生的体悟力;凸显现实性,展现思想的力度,强化思想的吸引力;激活人本性,提升思想的温度,强化思想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是一种四位一体的新型备课模式,它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抓好专家指导环节,为"同课"把控方向;二是抓好教学展示环节,为"异构"做好示范;三是抓好自由发言环节,为"协同"凝聚智慧;四是抓好专家答疑环节,为"共研"消除困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是国内外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遵循。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云平台教学优势,推动思政课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的必然选择。是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情感释放以及行为方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思政课教学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借鉴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采取筑牢思政课教师信仰之基,做学生引路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史教育,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政课实践环节建设等方法,改善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围绕“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总结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从增强师生实践教学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灵活配置、建立健全思政课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