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近年来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进行了创新。将大思政教育的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运用在思政课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摒弃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本文的阐述主要是对大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分析,针对当下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大思政教育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融进高职思政课教育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助于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明确思路、开拓路径、构建机制、打造师资队伍,在加强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会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大思政理念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教学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缺失的现象。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以期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文章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列举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果,分析了思政课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经费、基地建设、保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全面深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度较大。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既存在普遍性问题,还受到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实践课程安排等特殊因素影响。结合国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要求,针对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六项原则和七项路径措施,提高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职"思政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养成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养成教育问题,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从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通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深化思政课教师内涵建设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我们有必要确立"大思政"的教育观,以更加开放的视阈进行改革与创新,把"大思政"教育观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具体化,树立学科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在实践中创新机制、整合队伍、拓展载体、优化考核方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通过"活化"思政课教学,主动解决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多策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进而有效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砥力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课育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性,并从师资、教学与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教学环节"缺位"、教学形式"泛化"和师生角色"错位"的问题。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实施的各项保障机制;应充分认识和挖掘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优势,努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系统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真情实感"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因素有多种,但是,学生对于专业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专业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们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无疑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直接因素;而当下网络流行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当属于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传统主要是通过对校外社会实践的强化、对校内课堂实践教学的增加、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良好的结合;其实,真正的症结是在于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过分重视,而缺乏"以人为本"的培育体系.为此,贯彻"以人为本"实践教学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和运行体系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14.
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既是理论课题,更是亟待解决的实践难题,对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剖析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教学矛盾以及知行矛盾,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个主体出发,分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聚焦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探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路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时代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领域日益突出,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更加强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面临的挑战,教师要不断正本清源、开拓创新。以“结果导向”为价值遵循的OBE理念,对构建新时代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可借鉴的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培养劳动情怀、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对于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也是对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进行引导的课程,所以,将劳动课与思政课结合起来,共建实践教学协同育人体系,必然会将二者的作用发挥最大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课与思政课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新时代发展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多元化能力。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工作带来的挑战,还需要结合巧用新媒体、融合热门热点的教学方法,强化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征,然后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机遇,探究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发展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渐渐运用到了职业教育的领域。在高职思政课中适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是激活传统理论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思政课称为"关键课程"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究基于大数据的思政课教学创新逻辑、创新方向,并提出创新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