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基于东北地区自身发展条件的战略选择,而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加快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能力建设;加大东北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能力建设;控制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构建人才开发新机制,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能力建设,才能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而实现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坚持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基于东北地区自身发展条件的战略选择,而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加快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能力建设;加大东北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能力建设;控制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构建人才开发新机制,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能力建设,才能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而实现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东北教育史的意义东北教育史是中国东北地区史的一个分支。东北地区作为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国的一部分,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辽西红山文化女神庙、积石冢等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和开发、建设祖国东北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粮食种植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是粮食生产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清末,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状况是高粱、大豆、谷子、小麦四大作物并举,并形成"南豆北麦"的商品粮基本格局。民国时期,东北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变化,由于大豆生产商品化的发展,东北的粮食种植结构呈现出以大豆为主体的、单一化的形态。同时,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粮食生产布局发生变化,商品粮产地逐渐北移,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走向专业化和区域化。  相似文献   

5.
王鹏杰 《文教资料》2013,(20):87-88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近代以来更是引起诸多列强的窥视。张謇出生东南地区。但对东北地区却有所关注,很早便认识到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张謇出任政府要职期间,对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并极力维护东北主权。本文跳出研究张謇的热门地区,另辟蹊径,尝试探索张謇与东北地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助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体系、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面向"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东北地区整体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改造,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内部的合作与协调.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以及对国外自由贸易区经验的介绍,提出了建立东北自由贸易区的阶段模式,以期为东北地区的再开发以及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自汉代始就有了文献记载。其中,清代的矿业开发规模和产量最大,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引起了学界关注。但学界的研究,对清代滇东北矿业开发与自然环境变迁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很少。纵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清代滇东北矿业开发的研究,学术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对矿业政策、生产、性质和交通运输的相关研究。本论文的研究,通过对清代澳东北地区矿业开发全貌的有机整合,侧重对矿业开发中自然环境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的研究,通过文化反思,重点揭示清代滇东北地区生态退变的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清代滇东北自然环境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材料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次考察东北;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二、知识体系(一)历史学科1.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开发先秦时期,东北地区分布着肃慎、浍貊和东胡族。秦朝时期,秦始皇在今辽宁东部、南部地区设置了辽东、辽西郡。东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国版图并得以大规模开发是在唐朝。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民族是。族的先民先秦时期称为肃慎、汉时称挹娄、北…  相似文献   

10.
东北制造业在经历了蓬勃发展到步履维艰的整个过程中,国家一直对东北地区经济非常关注,先后两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如何提高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升级的优势和困境,提出了经济常态化下新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策略及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并拥有占居民80%的农业人口,是举世闻名的谷仓之一。但在伪满统治的14年中,农业停滞不前,大量物产被日本掠夺。粮食是日本在东北掠夺的重点,这也是日本在东北侵略的重要原因。日本对东北的粮食掠夺,使东北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材料材料一:本世纪初,面对国际农产品竞争,东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愈发突出,东北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大量积压,从原来行销全国到现在难出山海关,逐步丢掉了市场份额,东北的“三农”问题极为突出,被称为“新东北现象”。材料二: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发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村料三:2 0 0 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材…  相似文献   

13.
朱艳 《现代企业教育》2007,(16):119-120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经历了经济转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面貌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东北的现代化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的现代化得益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上个世纪日本对东北的"开发"?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闯关东”移民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拓进取、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崇礼尚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闯关东”精神,这种精神积淀于“闯关东”移民文化之中,是东北地区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闯关东”精神具有塑造东北人的良好人格和形象,提升东北地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东北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振兴东北的伟大实践中,应积极地弘扬和认真贯彻“闯关东”精神。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北,把东北地区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如何“开发”东北以达到其在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的目的,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面临的重大问题.由日本关东军拟定的经济侵略计划,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特殊公司制度,即通过与日本扶植的伪满傀儡政权合办企业,在东北设立一系烈的特殊会社(特殊公司),作为日本“开发”东北,在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和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机关.这些特殊会社的建立与发展情况怎样?有何特点?在伪满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茂林 《地理教育》2015,(Z2):130-131
一、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四部分内容,学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东北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策,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方法和原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史料档案运用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学者更加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东北地区作为满族政权的龙兴之地,其教育结构有别于中原地区.清末,列强的入侵和国内动荡的政局使清政府无力维系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东北地区教育发展也被卷入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洪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近代教育资料及东北地方史志文献,阐释了清末东北双语教学兴起背景、双语教学机构发展概况及双语教学对东北近代化的影响,探讨近代地方社会双语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铁路交通与东北近现代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东北铁路交通网的形成过程和东北地区铁路建设概况,阐明了铁路交通在促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工农业发展及新兴城镇崛起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提出了今后东北地区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艳 《现代企业教育》2007,(8X):119-120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经历了经济转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面貌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东北的现代化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的现代化得益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上个世纪日本对东北的“开发”?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