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立主脑"是清代戏曲家李渔提出的一条戏曲创作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作家在创作传奇作品时要确定剧中的关键人物及围绕其发生的关键情节,即"一人一事"。汤显祖《牡丹亭》的"主脑"为杜丽娘"游园惊梦"这"一人一事"。在《惊梦》这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汤显祖"至情"理想的载体和代言人,"游园惊梦"成为全剧剧情发展的关键。同时,《惊梦》在全剧结构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梦。一梦见出历史的无奈与真实,一梦见出理想的追索与光芒。  相似文献   

3.
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丽娘从春情觉醒到情欲实现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4.
欧阳子在《(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中,评价小说《游园惊梦》的主题是“人生如梦”,认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多。而笔者认为小说主题是积极的,作者是在“如梦人生”这一消极外衣的掩盖下,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的中心事件是宴会,宴会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个场景。游园是以钱夫人的视角来写的,也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都纳入钱夫人的视野,投入她的自我意识中。赴台北窦夫人宴会的夫人们都是头手戴金银,一身配玉器,而整个餐厅是银素装饰,杯碗羹箸全是银的,极显富贵奢华。这样熟悉的场景让钱夫人的意识仿佛回到过去,过去又逐渐渗透入现在。  相似文献   

6.
欧阳子的《〈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对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做出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新批评理论方法。本文就新批评的语境理论,对欧阳子的文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运用了很多叙述学的技巧.文章从隐合作者与隐含读者、叙事视角与叙述层次及叙述频率中的重复手法等方面分析小说,认为《游园惊梦》是成功运用叙述学技巧的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的中心事件是宴会,宴会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个场景。游园是以钱夫人的视角来写的,也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都  相似文献   

9.
臧德明 《文教资料》2011,(19):14-15
《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这一出由六支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台湾作家白先勇中篇小说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自1966年在台湾《现代文学》上发表以来,以主题的多义性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把《游园惊梦》的小说文本和相应的改编剧本对照起来阅读,可以发现作家在剧本创作中的改动和发挥。通过这种并置阅读,隐藏在作品深处的某些东西渐渐浮现出来,这对于深入理解《游园惊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献考察了中国古代论中境,境界和意境的含义,认为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常有用意境一词而言。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学之外。  相似文献   

12.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3.
释苟     
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一书中对于“苟”字的解释。“苟”是“敬”的初文。许慎说 :“苟” ,自急敕也。”“自”指“自我” ,“急”是时是不断 ,“敕”是谨慎小心之义  相似文献   

14.
"宜荆荆"三地地理相近、具有独特的地缘文化;人文血脉相融相亲;行政区划联系紧密;经济文化发展相似;民俗民风趋同。自古以来,三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渊源流长,具有历史文化同源的特质。拟根据考古遗存,历史文献等史料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论证"宜荆荆"三地合作的历史依据和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上古文献记载大禹治水率先开凿疏浚的"孟门",一说在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间黄河夹岸的壶口,一说在山西柳林与陕西吴堡间黄河夹岸的孟门渡口。其实,两处皆黄河中游最典型的山陕峡谷地带,其地形地貌称"孟门"都可谓惟妙惟肖。作为传说历史,均可求同存异充分弘扬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梦游“一直被作为一个医学病症名词,很少注意到该词古典意义对古典美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实则,“梦游“也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梦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其内涵不仅可以包含儒家之“游“、道家和禅宗之“游“,而且呈现出现实审美所不及的特点。同时,“梦游“也是主体在意象世界中的艺术创造活动,在中国古典艺术作品中有着十分丰富的体现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一书包含了孟子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观点。有一家之言,自然也就有所谓“异端”的批判。对孟子的观点,不能妄下论断,它只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在思想界中一种反映。然而通过孟子的视角,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百家争鸣的盛况,将《孟子》一书中有关“异端”加以整理,不失为研究当时学术的精悍史料。  相似文献   

18.
《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苏童先生在2006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为母本,进行的一个"重述神话"的尝试。小说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仔细分析小说的叙事,就会发现很多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包括对传统故事情节的解构,对人物形象的颠覆和重塑,对时空的剥离和对人性不断追寻都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之所以能够强烈地渲染出人生如梦之感,就在于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镜像手法,对一些要素进行重叠,使故事发展的线索在今昔两次宴会中来回转换,不留痕迹;通过今日各种人物返照了昔日他们的本体,在本体与像体的重叠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给读者创造了一种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考古材料揭示了先秦古井的开凿技术与管理水平。井是人们日常饮食生活所必需,井水用于饮用,用于农业灌溉。古井用于“市井”之称,用于地名或人名之称,用于军事生活。不仅如此,古井还用于精神生活,或是理想生活的寄托,或被赋予悲凉与神秘色彩,赋予宗教祭祀色彩,发挥着特定的比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