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生态试验区”服务南水北调大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保障水质,保证北京等地饮用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简称“中线源”)肩负重大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承栽地。因此,中线源的生态安全维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辨识中线源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以及其特有的战略地位和生态位势的基础上,结合中线源战略定位和已有研究成果,借鉴我国已成功开创的“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在中线源建立“全国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生态试验区”),并对“全国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理空间尺度、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内容以及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新时期中线源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新的视角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侧重于国与国之间的威胁、武力冲突及利益冲突问题。随着生态平衡的改变、环境压力的增加,不少国家已开始关注来自自然的威胁.特别是因人类自身活动的失当而导致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灾难,即所谓国家生态安全问题。国家“十五”计划强调要“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从根本上来讲.“十五”生态建设的重点应加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相互关联的生态网络控制体系和生态维护与重建机制,并保证各级生态站点之间的生态链结、生态畅通及生态延展.从而保障宏观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经济是区域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经济业态,是以一定区域内城市为主体构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布局.都市圈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由于都市圈有其特殊的生态个性特征,相应的金融发展策略也必须更加集中与聚焦.因此,围绕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总体目标,推动都市圈经济与金融的互融共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圈金融,加强...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表现。区域经济发展由“单程式”、“消耗式”转向“循环式”、“生态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系统分析了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其历史发展过程和持续发展目标就是通过适当的平衡过程找到连接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系统的最佳水平。其次从地学的角度对持续发展进行了解译,得出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人地关系这一古老课题的深层次再思考。最后提出了环境成本效益、资源经济价值补偿,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区域投资优化四大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理,从而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咸"都市圈空间形态范围,重点从都市圈生态景观区域、景观轴、景观节点等方面探讨"西咸"都市圈的区域生态景观类型结构,指出"西咸"都市圈生态景观整合的构思与研究价值。旨在对"西咸"城市一体化发展及"西咸"都市圈生态文化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南通城市地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定位应遵循历史演进规律。南通市地处我国“T”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结合部,是上海都市圈北翼的江海门户及重要成员,是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和舒适宜人的生态城市,是江苏省东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工贸、旅游城市,是宁通城镇聚合轴和连道聚合轴的交汇节点城市,同时是实施“海上苏东工程”的战略据点。研究其历史地位演进的影响因素,对推进产业结构的区域整合与分工、提升城市区域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通道     
我国将绘制“生态地图”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以生态系统的功能为内容,画一张生态地图。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生态功能区域划分是我国继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之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  相似文献   

8.
苏北腹地都市圈的空缺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培育淮安扬州盐城都市圈,可以主动策应上海向北翼辐射,链接江苏都市圈,增强苏北腹地内生力量。淮安扬州盐城都市圈主要定位:“△”型组团式、枢纽经济型、腹地江海型、生态文化型。主要路径:加强组织协调,推进都市圈建设的速度和强度;加强科学规划,打造富有江淮明珠特色的都市圈;加强机制政策创新,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强载体创新,构筑生态文化经济带。  相似文献   

9.
按照“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着重解决以下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生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金融生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与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近年来,山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山西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滞后,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愈加显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统计数据入手,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从中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过大,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等问题。通过运用区位熵方法,进一步探究产业梯度转移的可行性,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2.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京津冀都市圈正凸现出其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这一地区集聚的优质资源和巨大发展潜能给人以热望和期待,要使这种潜能充分释放还需一个“引爆点”和“增长极”。时代赋予天津滨海新区这一使命。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一个依次递进和逐步释放的过程。构建内生性创新体系、整合区域资源、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是滨海新区与京津冀都市圈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战略指导方针是: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林业发展要按照“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以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产品精细加工、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加强森林科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三地共处于一个地理单元,山水相依、地域相连,其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生态共同体建设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准确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整体定位,确定生态建设的整体目标和重点,强化京津冀生态建设区域性合作共建,制定区域生态共同体建设总规划和子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生态执法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环境协同治理应急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新目标。生态治理被引入视野,并成为一个被人们热议的话题。生态治理受到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实现它需要人类对现行体制,包括经济、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进行重大变革。而现实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相同区域或者  相似文献   

16.
提出生态省建设应以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体分析安徽生态省建设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建设“生态安徽”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加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起着明显的推动作 用。为此,用“和度”与“合度”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测量了1992、1995、2000年 全国各省市区生态资产的总量及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密度,并据此分析了各省市区国内生产 总值(GDP)变化与其生态资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大东部地区生态资产拥有量与GDP相 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广大西部地区生态资产量与GDP相比,呈现基本相当或略有增加的趋 势,广大中部地区介于东西部之间。因之,应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生态资产的数量,以确保这一经 济快速发展地带的可持续性。继续加强广大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实施东西部生态资产有偿使 用转让机制,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本身包含着新时代生态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在核心内容上,将生态要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概括提炼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本质论、发展与共享统一的生态共富论、清洁美丽的生态目标论、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论。在理论视野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观、价值主体等维度,实现了对西方生态观的扬弃与超越。在实践指向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强调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捍卫人民的生态利益、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定做全球生态治理的引领者,开拓了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为破解西方生态危机创造出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源区,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我们通过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从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实施西部生态建设工程的视角,提出了必须建立相应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价值补偿及评价机制,必须要按资源使用者付费原则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使我国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国家长久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地方特色课程可以是针对特定年级学生作相对单一的创建实践,也可以针对整个区域各学段学生作体系性的创建实践。体系性的创建实践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就是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创新实践过程。崇明县“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创建“生态教育”区域教育特色的发展目标,多年来,我们以“生态崇明”地方课程体系性创建为依托,构筑起了区域“生态教育”特色,并在岛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从“生态崇明”课程实践看,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创建至少要关注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