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进一步阐明大蓟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101)、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大蓟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参考文献等手段从中鉴定了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爵床脂素B(1),6'-羟基爵床脂素A(2),6'-羟基爵床脂素B(3),山荷叶素(4),爵床脂素A(5),6-羟基-4-(4-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6),6-羟基-4-(4-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7),4'-去甲基鬼臼毒素(8),鬼臼毒素(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大蓟中分离得到.同时,本研究用D-氨基半乳糖对HL-7702细胞诱导产生毒性,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9)进行肝保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4,7和8(10μm)具有一定的肝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茜草中分离得到的3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1,2-二羟基蒽醌;1,2,3-三羟基蒽醌)进行了构型优化。从蒽醌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酚羟基H的NBO电荷布局、酚羟基解离焓(BDE)、HOMO和LUMO及其能级差4方面进行了这3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蒽醌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该分子的酚羟基解离焓和前线轨道能级差有明显关系,并且3种蒽醌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顺序为:1,2-二羟基蒽醌>1,2,3-三羟基蒽醌>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这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酸水解,设计合成了9个衍生物,并通过IR,NMR和MS等谱图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了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合成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鸭儿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了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对Fe2+-Vit C诱导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鸭儿芹对DPPH、O-2·和·OH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5.4%、82.4%和94.2%,其IC50分别为5.48 mg.m L-1、4.23 mg.m L-1和2.78 mg.m L-1.而且能明显抑制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结果表明,鸭儿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11种单体化合物并对其中3种化合物,即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I)、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Ⅱ)、间-羟基-苄基-吡喃葡萄糖成(Ⅲ)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考察.化合物Ⅰ、Ⅱ、Ⅲ均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2-HETE的生成;化合物(Ⅰ)水解后的甙元——芹菜素对TXB_2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12-HETE的生成无抑制作用. 小鼠饲喂高脂肪饲料,一周以后体重即明显增加.饲养高脂肪饲料添加柳活性组分抑制小鼠体重和子宫周围脂肪量的增加,而且还可以降低肝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化合物Ⅲ对大鼠脂肪细胞中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脂类分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芹菜不同部位黄酮化合物进行提取,采用光谱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波长为510 nm,线性范围为0.2557~0.7670 mg/mL,方法的回收率为101.5%~104.6%,变异系数小于0.27%.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了芹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不同部位中黄酮化合物含量不同,芹菜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芹菜根中黄酮含量次之,而芹菜茎中黄酮含量最低.芹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芹菜不同部位抗氧化性不同,芹菜叶的抗氧化性最强,芹菜根次之,而芹菜茎中抗氧化性最低.芹菜不同部位即根、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性增加趋势相同.芹菜根、茎、叶的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白杨素和硫酸钴为反应原料,通过紫外光谱法制备了白杨素-钴配合物,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在21 mmol/L、pH=8. 23的HTMA-HCl缓冲溶液中,白杨素与钴离子按摩尔比为2∶1加入,在30℃下反应35 min。该合成方法具有使用原料少、准确、快速等优点。同时对白杨素及其钴配合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抗氧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杨素-钴在清除羟基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方面均优于白杨素。该研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黄烷醇基本结构为C6·C3·C6型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其衍生形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抗衰老作用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及一些植物中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对辽宁三地区不同种类苹果的提取物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是辽南地区的苹果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少于辽西地区的苹果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富士苹果的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国光苹果的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对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过诺文葛耳反应、酯化、以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和甲基化4步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4,4'-二甲氧基-8,8'-二甲氧羰基-7,7',8'-三氢-8,5'-木脂素,总收率为11.4%,其中以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为关键步骤.虽然这种8,5'-新木脂素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但却提供了一种合成8,5'-新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姜黄素和硫脲两组分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嘧啶硫酮化合物6-(4-羟基-3-甲氧基苯)-4-((1Z,3E)-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1,3-丁二烯-1-基)嘧啶-2(1H)-硫酮(化合物3).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化合物3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高铁离子还原能力测试(FRAP),结果表明:化合物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该新反应环境友好、无毒、无污染,操作简便、原子经济.  相似文献   

11.
对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硅胶色谱柱和化学方法等手段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Pteroside P′(4)、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6)、扶桑甾醇(7)、β-谷甾醇(8)、Dihydroechioidinin(9)。其中化合物3,4,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获取绵地花菌子实体黄酮类化合物,以VC作为对照,测定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亚硝酸盐、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等指标。结果: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的清除DPPH·、羟自由基、亚硝酸盐和超氧阴离子,其清除能力的大小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文山学院学报》2014,(3):31-33
西南獐牙菜为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功效。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西南獐牙菜80%甲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牡荆素、异红草素、6'-阿拉伯糖基-异牡荆素,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关于“醇”的定义目前化学书中说法不一,大致有下列三种:A.“烃分子中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生成物叫醇。”B.“醇是分子里含有链烃基结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C.烃类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被羟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醇。”我认为C说法是正确的,其余二种说法皆不准确,理由如下:根据A的说法,“醇”主要由二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钼磷酸盐化合物[(C10H10N2)(C10H9N2)(PMo12O40)]·(C10H8N2)2·7H2O,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87700(16)nm,b=1.40329(12)nm,c=2.6543(2)nm;β=105.4510(10)°,V=6.7386(10)nm3,Dc=2.539 g/cm3,Z=2,Mr=2576.12,F(000)=4960.最终偏离因子R1=0.0548,wR2=0.1342.标题化合物分子由1个具有Keggin结构的[PMo12O40]3-、2个质子化的4,4'-联吡啶分子、2个未质子化的4,4'-联吡啶分子及7个水分子构成,分子中存在丰富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女贞子中黄酮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贞子是木樨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果实.研究中将女贞子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反复分离和纯化,得到一种黄色粉末状化合物.通过理化定性反应及红外、紫外光谱测定与分析,确定该化合物是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苯丙素苷是一类天然糖苷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消炎等生物活性,其全合成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对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糖苷苯丙素苷全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7,(5):28-31
介绍了3-甲氧基-1-羟基氧杂蒽酮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首先,邻甲氧基苯甲酰氯与1,3,5-三甲氧基苯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然后羰基邻位的一个甲氧基裂解,得到两种二苯甲酮化合物;其次,这两种二苯甲酮化合物环合得到1,3-二甲氧基氧杂蒽酮;再次,在BBr3催化下,1,3-二甲氧基氧杂蒽酮的1位甲氧基裂解,得到3-甲氧基-1-羟基氧杂蒽酮(化合物1)。三步总产率为28%。最后,测定了化合物1的抗肿瘤、抑制酪氨酸和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没有明显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但可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DS联用技术分析福建产大叶石龙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同时运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及抗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体外评价该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49个峰中检识出该精油的45种化学成分,含量占精油总量的99.65%,主要为萜类化合物(72.20%)与芳香族化合物(22.99%),具有胡椒酚甲醚(17.75%)、[1S-(1α,7α,8aβ)]-1,2,3,5,6,7,8,8a-八氢-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甘菊环(13.24%)、石竹烯(11.29%)、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0.92%)、桉油素(6.78%)等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检测出该精油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能力,此两种自由基50%清除率所需的样液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9.980、.69 mg/mL,在50 mg/mL浓度时对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率也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具有潜在保肝、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一些新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衍生物通过对C-3位羟基的保护和去保护,C-28位羧基的修饰被合成。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