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章认为“灵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水平的两个切入点,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浇灌,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锤炼他们的人格,从而使作具有灵魂和个性,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2.
就作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生活写真、写个性化的章。作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章,写出的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个性化的基本内涵。笔曾对此做过有益的探索,也获得了许多惊喜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言之无,行而不远.其中“”即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采”之于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采”去创造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高三学生在备考作时如何才能做到采斐然呢?  相似文献   

4.
【简评】 这个题目中有一个“我”字,这是近年高考作题目中不多见的,这更适合于写成记叙、抒情类的章。“我想握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提倡社会和谐与社会的融合,引导我们在真情中去感悟。因此我认为上海这个作题出得很好,我们考生可写的内容很多,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有利于调动我们平时的积累和才能,上面就是一篇极具真情实感的章。作通过三个小标题,三个板块,既层次分明地构建了章,又清晰、明确地传达出父女情深的真意。尤其是第三节字,写疼爱女儿胜过一切的弥留之际的父亲与自己的生离死别,情真意切,哀惋动人,也非常明显地彰显了“我想握住你的手”的题意。  相似文献   

5.
李丽芹 《辅导员》2009,(10):18-18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文的“粮草”和“米”指什么呢?当然指写作素材。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两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愿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作教学栏目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强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新增了“作例话”这一内容。本期登载章内容充实、富有活力,强调教学生写好作,必须重视写作过程,这对广大读或许有所助益。办好这一栏目,要靠大家支持,请老师们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撰写成惠寄我刊。  相似文献   

7.
“道统一”是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这里的“”,是指章的语言字以及一切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道”,是指通过语言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作的感情、倾向。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也要重“道”。积极主动地把德育纳入语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章小学语文“大纲”范土,“要变视名养学生的自学能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主和地进行学习”O同语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要本,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积累词汇的同时,学会自学词语的历法C这样自助于调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退学史的聪明刁曾,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连养学生的自学能刀。做法:一、从词素入手理解词语在汉语词汇中,吕成调S成语的数量场等,2们中不少的词语和以从经成这个何田们累人手工理解。例如,义勇教章小学语文第四四中的“欢快”这个词,“观”表示班乐,“快”表示较快,吕超采是欢乐较快的意…  相似文献   

9.
何捷 《天津教育》2004,(12):43-44
今年初,教育部在《语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方面“教学建议”的修订中,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一句改为“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我们不得不为这一修改叫好。“无话可写”一直是学生写作的“绊脚石”。学生参与活动不少,阅读书籍不少,写作方法了解不少,到头来作还是写得很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积累。而《语课程标准》对写作部分的修改,也正是着眼于“日常积累”这一重要环节的。  相似文献   

10.
黄秀红 《现代语文》2006,(11):109-109
在教学中,大多数人认为写作是学生的事,修改作是老师的事。殊不知,章的修改是创作的一个必经过程,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一次性的,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必须经过作的反复修改,才能产生。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象贾岛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地苦吟,也不能如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批阅十载”“字字皆心血”,但学生的作修改也必须是学生创作的一个必经过程,教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跳过创作的这一重要环节。相反,指导学生修改作,正是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的章需要“妙手”去收获。“妙手”如何练就?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然后在不断的训练中收获一篇篇“天成”的章。缺少鲜活的有个性的材料,写出来的章肯定是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作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要做到这一点,惟有体验,因为只有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真实的、  相似文献   

12.
包文质 《现代语文》2005,(11):30-3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语类读物和中学生报刊常开辟“学鉴赏”专栏,主要刊登一些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散诗歌)的赏析章。许多章选例经典,分析精当,对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配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鉴赏章,由于这样那样的一些弊病,不受中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表示,订购来的书报,这些栏目往往是“一跃而过”。这固然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自身的学素养有关,但与这些章的“冗长、古板、僵化”(学生语),引不起阅读兴趣,难以产生共鸣不无关系。归纳起来,这类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病。  相似文献   

14.
董春玲 《考试》2009,(2):28-28,37
积累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作文训练的起步。它如同金字塔的底层,越坚实牢固越好。如果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地去积累的话,写作起来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尴尬了。写作教学也就有了展翅飞翔的彩翼。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与积累     
张中行先生说:“所谓作,不过是把经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假如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无从谈论章内容的“构思”与“组织”,就很难写成“书面形式”,因此,写作必须明确积累什么,怎么积累。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绝动力。”无怪乎高考考纲也将“有创新”列为作“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了。章写作“忌随人后”,就此而言,作也当重视创新。我们既不应将作“创新”神秘化,也不能将胡编乱诌、荒诞怪异误作“创新”。所谓“有创新”,是指作要力求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相似文献   

17.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的诵读、积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积累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一段美文。可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并不高涨,总是等到我检查的时候才临阵磨枪,甚至有时抽查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背诵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怎样变“让我背”为“我要背”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快乐地作”是学生作的理想追求和上乘境界。这一“快乐”不仅要体现在结果即已成篇的作上——章字里行间跳动着欢快的音符,洋溢着欢快的笑声,使人的生命像田野的草木一般享受阳光雨露,生机勃发;更要体现在过程即搜集素材、运用素材、实施素材和思想的重组与整合、盘活库存语言、  相似文献   

20.
“品德的形成”一章既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课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学好这一章能使师范生掌握品德、道德等基本概念,理解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为今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力的心理依据。在这一章中,有许多内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道德与品德的关系、品德形成的理论等,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呢?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根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