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永乐年间官方纂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9部著作中有7部以元代新安经学著作为底本.新安经学著作因徽州、建安发达的刻书业而广泛流布,为“大全”取材提供了可能;而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体例则是“大全”纂修者取材新安经学的根本原因.新安经学的“纂疏”体例中保存有不少古注疏,这一特点遗传到了诸“大全”之中,对后世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跞 《图书馆学刊》2014,(3):126-128
《四库全书总目·类书》体现着清人对类书的学理认识.考察类书在内容上“兼收四部”“专考一事”与在形式上的自成体例,其在经史子集中独关子部集部而无关经史所体现的“事”“文”属性,以及其对社会各层人群的不同使用价值,从这3个方面可以大致窥见类书不同于其他四部书籍的殊性特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四书五经”在分类目录中的列类沿革,宋代产生雏形:二书——“语孟类”;明代“四书”成型:“四书类”;到清代成了名正的“四书五经”:“四书类”“五经总义类”;当代的《中图法》中,“四书”依然保持:“儒家”——“四书”“孔子”(“五经”已各入其类).应当说,“五经”在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中已列在“六艺略”中,此乃目录学、分类学史上的又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王勇 《兰台世界》2016,(5):140-142
西晋荀勖提出图书四部分类法,主要受汉代五经分四部和《皇览》按部分类的影响。四部分类法之所以能够取代七略分类法成为魏晋以后主流图书分类系统,是魏晋时期学术的巨大变化所造成。至于魏晋时期的学术变化,则可从史学的兴盛、子学的不振与博杂、文学的自觉与发展三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5.
王化兵  王琳 《出版参考》2007,(5S):24-25
“群”,形容众多。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言”,话,言语。唐许尧佐在《五经阁赋》中提到:“所崇惟学,所宝惟书,搜群言而斯在,立重阁以藏诸”,强调了善纳群言,群策群言的意义和重要性。群言出版社的“群言”二字即取其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之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专家慎言     
大凡一部影视剧播放之前——倘若它是要被“炒”的——我们就能有幸在报章上读到专家的文章了.这一次,电视连续剧《新大陆》播放,专家们也不例外,好话一大堆.  相似文献   

7.
白夜出版的几个集子中,有四部是以“影”命名的。第一部是《剪影》,继而又有《侧影》《掠影》《留影》问世。这是他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用优美、朴素、晓畅的语言写成的人物特写集。他曾写过一篇《丁玲的微笑》,刊  相似文献   

8.
"四部"称谓最早见于东汉末年,专指集部文献。东汉末期至南朝梁,校雠工作中使用"五经""四部""史汉""诸子"代称甲乙丙丁四部图书。南朝梁至唐朝初期,校雠工作中使用"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替代"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的称谓。但是,从东汉末期至唐朝初期,编制的四部图书目录始终以"甲乙丙丁"命名,直到显庆年间,《隋书·经籍志》使用校雠术语替换四部目录的称谓(甲乙丙丁),"经史子集"才由校雠工作中的专业术语嬗变为四部目录的称谓。唐宋时期,称引四部书时,依然以"甲乙丙丁"命名,抑或结合校雠学"经史子集"的称谓和目录学"甲乙丙丁"的称谓,采用目录次序加校雠内容的混合称引方式。  相似文献   

9.
万历刊本“三刻五种传奇”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四十年代,郑振铎自陶氏处得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的“传奇五种”,其中《浣纱记》卷首附《三刻五种传奇总评》,自是始知有“三刻五种传奇”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后又有《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四种,是为“初刻”五部;此后三四年内又相继刊刻《荆钗记》、《明珠记》、《玉玦记》、《绣襦记》、《玉簪记》五部,和《浣纱记》、《金印记》、《香囊记》、《锦笺记》、《鸣凤记》五部,是为“二刻”和“三刻”.“初刻”五部时,书坊也许并无刊刻十五部规划,因销路好,才继有“二刻”与“三刻”,合计十部此谓广义上的“三刻五种传奇”.所含十五部传奇皆非李贽亲批,伪托者可能为叶昼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10.
近来看到一份《庐隐著作目录》,所列第一条赫然入目: “《庐隐笔记四种》谢洪赍编上海青年协会书报部1924年6月初版”难道,在《海滨故人》集(商务印书馆,1925年7月初版)之前,五四女作家庐隐就有第一部作品问世了吗?笔者喜出望外,以为《庐隐自传》所说的那部名为《扶桑印影》(被人借去后弄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6篇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23例,体现了儒家“有为而治”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差异和融合.综观曾子对《五经》和《道德经》的读以致用,可以断言,是“六经博士”支撑了曾子文章.  相似文献   

12.
马焰是从新疆来到山东济南电视台的。在新疆的时候,她有个外号叫“获奖专业户”。的确,她所编导撰稿的片子多次获奖,有三部片子获全国一等奖; 四部获全国二等奖;三部获全国三等奖;七部获省级一等奖。其中担任编剧的电影《神秘驼队》,被誉为“天山上的又一朵红花”;担任编剧的电影《火焰山来的鼓手》获得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儿童片金奖、中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图法》类目复分组配加“0”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讨论《中图法》(第四版 )类目复分组配加“0”的规律以及可能的加“0 0”问题 ,文中结合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给出了大量实例 ,也是对近两年《国家图书馆学刊》上发表的讨论国图数据分类标引文章的答复该文是在“《中图法》第四版及电子版‘中国地区表’的修改与说明”发布之前 ,针对《中图法》类目复分组配加“0”问题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杜鹏  常海 《档案与社会》2003,(4):48-49,47
巴尔虎是蒙古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早在蒙古各部统一之前,“巴尔虎”就已屡见经传了,《隋书》称之为“拨野固”。《新唐书》和《旧唐书》称之为“拨野古”、“拨也古”等。《元史》称之为“八儿浑”、《蒙古秘史》称之为“八儿忽”、《史集》等称之为“巴儿古惕”。清代的各种史料称之为“巴尔虎”,并相沿至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籍书目中的"小说家"类,有的书目亦称为"小说"类,在四部法产生之前即有之。汉刘向、刘歆父子所编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图书目录《七略》,就在其诸子略下设有"小说"类。班固《汉书·艺文志》是踵《七略》之后的第二部大型综合性书目,  相似文献   

16.
王幼于 《出版史料》2004,(4):100-101
为了在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前出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书,采用“流水作业法”,我和陈天昌同志三天两头到当时在贡院西街的自然科学史所跑,知道自然科学史所正在接受一项任务,编写可以说是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专门组成了一个“通史编写组”, 这部通史就是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同时还知道编写组中的陈美东、杜石然、金秋鹏、范楚玉四位同志打算以通史为基础,编写一部科普读物。我们就向他们约了稿。  相似文献   

17.
一在广电部两部广播剧《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和《鞠躬尽瘁》荣获1995年第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广播剧奖之际,我们既感到十分高兴,又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对我们广播文艺工作者的巨大鼓励。首次参评,初战告捷,使我们体会到,广播剧“五个一工程”的参评过程,是拼搏进取的过程;是深入生活,汲取营养,潜心创作,被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所感染、所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是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过程。在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之前人全国大多数电台的情况来看,曾经两度辉煌的广播剧处于不够景气的状态。由…  相似文献   

18.
谷利平 《出版广角》2018,(15):79-81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作为一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在史学上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对文学的影响.在古代文学理论中,它对我国古代文学传统建构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明代之前地位一般,并不为人所看重.为了给《文心雕龙》一个客观的历史定位,文章基于古代影响史,对它的性质进行反思,旨在还原《文心雕龙》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20.
邱晓辉  李冰 《当代图书馆》2007,(1):43-44,75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一部在文献管理机构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工具书,自试行本使用至今已有30多年,其间修订过四次,但对在文学类目“I21作品集”中因人设类的问题,A大类的立类标准问题等,一直没有被人所注意到。笔者认为,这是与《中图法》编制原则自相矛盾的极不科学、极不协调的一组类目,应当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