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自贵刊由吴建中博士主持的《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刊出以来,每次收到《图书馆杂志》,“新视野”便成了我最先抢读的栏目。《对话》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每一场对话都是当前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引人入胜,一年多来的仔细阅读,的确受益不浅。以前,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我们仅是将目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杂志》第4期刊登的吴建中先生与舒茨先生“关于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对话”读后,感触尤深。《对话》围绕当前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作用和办馆观念上亟待弄清的一些问题,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3.
《新闻天地》2002,(1):14-18
2001年岁末,在中央电视台800平方米的《对话》演播室里,世界著名学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先生与《对话》主持人和嘉宾,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与现实问题的精彩对话。本刊独家推出托夫勒先生饱含激情描画未来的部分谈话内容。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五》,我感到:由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吴建中博士主持的《对话》越来越点到要害之处,涉及到图书情报界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当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术语在国际、国内的宣传媒介上频频亮相,被作为重要议题讨论、争执,风  相似文献   

5.
一点感想     
饶有兴味地读完了贵刊最近一期登载的吴建中博士与史蒂尔教授关于图书馆未来的一场对话,颇有感触。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存在一种不平衡现象。一方面,以电脑、通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几无遗漏地逐一引入,而另一方面,传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和南怀瑾先生当年的《论语别裁》是有很大区别的,《论语别裁》是对《论语》的解读,而《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则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与对话。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吴建中博士和韦伯博士之面向未来的“冻结模式”的对话,强烈共鸣,颇多启示。对话积极而冷静地看待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客观地反思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图书馆现代化发展方面值得吸取的教训。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图书馆员深思。首先是对于是否真正会出现无纸化社会和无纸图书馆的怀疑,这是很有道理的。从表面上看,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8.
陈雅 《图书馆杂志》1996,15(6):42-42
《图书馆杂志》自1995年第3期起开办了“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涉及到许多图书情报界目前和将要面临的许多实质性问题,专家、学者们在这里各抒己见,让人耳目一新。近来拜读了吴建中博士与倪波教授有关图书馆学教育的对话,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杂志》第4期《对话》突出热点,立足现实,抓住趋势,展现未来,读后给人启迪,催人思索。第一,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和知识咨询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它在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对话》之七,特利·道格拉斯·韦伯先生关于图书馆未来的看法颇有见地。“纸”作为一种文献载体,与其他文献载体犹如多媒体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会有一个漫长的“共生期”。当然,“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但又是可以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事情是很有趣的,而有趣之中又常常蕴含着几分苦涩,难免使人增添几分担心。一、奇妙的“争鸣”一场讨论正在《江苏图书馆学报》进  相似文献   

12.
《武汉晚报》2009年8月1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城长60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聚焦武汉各个城区。是武汉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策划的最具创意、最有特色的系列报道之一。这一报道。定位于“一次关于城市和成长的对话:一次关于家园和发现的对话:一次关于未来和梦想的对话”,旨在“走进武汉城区,对话家园梦想,见证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图书馆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在发生变化,构成图书馆的各种要素都要重新定义。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规划各类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蓝图。因此对未来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电子图书馆的神话》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在60年代后期以来。英美图书馆情报学界曾经陆续出版了不少预测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图书。比如说,利可里德的《未来图书馆》、泰勒的《图书馆的创造》、兰开斯特的《朝着无纸化信息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汤普森的《图书馆终结》等、。这些著作几乎都认为,随着电子化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图书馆杂志》1985年第一期,发表了牟仁隆同志的《图书馆中专应如何办》一文,确实提出了“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发展图书馆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图书馆中专的迫切性,牟文已阐述得很清楚了。有的省、市已经开办了一些图书馆中专,有的正在筹备开办。如武汉市,从1983年秋起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下面有两则美国图书馆业务人职称的资料,一个是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是盐湖城公共图书馆。这两则资料对说明美图书馆业务人员职称,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资料都是选自《图书馆的人事政策》一书[1]。还有一则资料来源于《图书馆与情报科学百科全书》[2],是一则综合性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们研究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了解美国图书馆业务人员职称的情况,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读后感二则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看了贵刊1990年第一期上刊登的曾礼同志撰写的《图书馆应向社会推出自己的专家名人》一文,深感写得太好了。读过这篇文章后,觉得很有回味,好象吃了一粒舒气活  相似文献   

18.
我作为《图书馆论坛》 (包括它的前身《广东图书馆学刊》)的一名老作者、老读者和老同行 ,在它百期庆之际 ,借贵刊一角 ,唠叨几句大实话。我最早向《广东图书馆学刊》投稿是 1983年 ,至今陆续发表拙文近 10篇 ,对贵刊一直比较关注 ,经常翻阅。偶有所得亦乐意往广东投送。再则 ,作为老编辑与贵刊前后几任编辑比较熟悉 ,还曾共商两广联合办刊之事。可以说我与《论坛》是很有缘份、很有感情的。坦率地说 ,《广东图书馆学刊》在创办之初以及在 2 0世纪 80年代 ,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中比较一般 ,没有太突出的亮色。但自 1991年更名《图书馆论坛…  相似文献   

19.
8月14日,《杭州市社区详图图集》人藏交接仪式在浙江图书馆举行,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杨茂成、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希德、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地方文献部主任袁逸出席仪式。浙江图书馆向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杨茂成、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希德颁发了人藏证书。三方就图集人藏意义、目的及未来的合作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与商务印书馆之间,特别是与王云五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学术论战,主要围绕着《万有文库》的分类和卡片,以及《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等问题展开。该文揭示出这场学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图书馆学人与外行之间,以及图书馆界与出版界之间存在的天然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