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应“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广泛阅读各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一直将名著考查作为重要命题形式之一,且在题型设置、内容、能力考核等方面力求创新。突出对学生阅读实践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名著阅读类试题的考查要点 名著阅读类题型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亮点题型.近几年来,一直是常考常新,在命题实践中不断丰富考查的呈现形式,推进考查的内容,细化考查的要点.从考查的内容看,始终不变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的范围.主要包括:1.考查积累:阅读文学名著应达到一定的量,特别是对课标规定的名著情节内容熟悉程度的考查:2.考查理解:即对名著人物情节主题等认识和理解的程度;3.考查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结合体验表达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考查评价:能联系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及相关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名著导读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以初中名著阅读篇目中最有争议性的《水浒传》为例分析名著导读的技巧,需从作品的特点入手,以名著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内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优化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4.
浏览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考查成了众望所归,南通、黄冈、济南、盐城、泰安、陕西、泰州、无锡、镇江等各路命题人员英雄所见略同,都不约而同把眼光盯在了名著阅读的考查上,做出了明智之举。纵观各地命题,值得关注的是: 一、考查范围 重点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推荐阅读的作品,如临沂市考  相似文献   

5.
名著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广泛阅读各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纷纷将名著考查作为重要命题形式之一,且在题型设置、内容、能力考核等方面力求创新,突出对学生阅读实践的关注,名著阅读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一道大餐。下面即结合2009年各地中考真题典例,对各类名著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解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名著阅读题就是命题者偏爱的命题形式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这些试题为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课内阅读。  相似文献   

7.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以地市级为单位统一命题的试卷,名著阅读题正走向多元,有的考查名著细读,有的注重名著精读,有的涉及对名著阅读的感受和评价,有的暴露了命题人对名著阅读行为的主观介入,有的尝试名著阅读的综合运用,多元特色显著,可谓喜忧参半.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一纲多本"的教材体系、命题者华而不实的命题行为、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以及名著阅读受文学史思维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统编教材加强名著阅读课程化建设,名著阅读纳入中考已成共识。名著阅读测评在"考什么""怎么考"方面还有商榷之处,主要表现为测评碎片化、泛化、窄化、浅化与偏僻化,其危害为止步于常识信息、停留在识记层面、缺乏效度;其成因为对中考命题原则的简单理解、命题操作的简单处理,以及测评素养的缺乏。中考名著阅读测评必须转型,内容多元化、设计整合化、思维层次化、体悟时代化应是测评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名著考考你     
名著是人类文学之林的珍奇瑰宝,它不仅开阔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阅读题越来越为命题者青睐,尤其是课改实验区,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让同学们真正走进文学的殿堂,名著知识考查也成了中考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6年中考名著阅读题为研究对象,指出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命题趋势:考查内容走向深入,由了解信息走向感悟鉴赏;考查形式更为灵活,由传统题型走向开放创新;考查目标指向运用,由记忆积累走向能力培养;考查范围有所扩大,由教材篇目走向课标范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名著阅读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芝加哥大学赫钦斯和阿德勒等人倡导并推行,以阅读、讨论西方名著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运动。阿德勒开创性地提出“大观念”的概念,认为形成西方文明思想的是西方名著中的一些大观念,它们是理解西方名著的钥匙。在编纂名著丛书《西方世界的名著》时,阿德勒领导团队提炼出103个大观念,指出名著阅读就是基于大观念的探讨与学习。20世纪60年代,美国名著阅读运动阶段性落幕,而青少年名著计划应运而生,到80年代达到高潮,至今仍然方兴未艾。阿德勒将名著阅读研讨小组的形式推广到青少年名著计划中,采用“共同探讨”的方式带领学生阅读名著,并通过再版《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导学生通过主题阅读等方式探讨和学习名著中的大观念。基于大观念的青少年名著阅读具有陶冶学生人文核心思想,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传承和发扬西方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考名著的考查,近年来逐渐从考查重点内容转向利用原文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和运用。尤其在区域模拟中命题材料直接呈现原文的现象普遍化,有的是单一片段,有的是同一名著不同片段,有的是不同名著的片段,有的还与其他现代文构成多重文本。分析中考名著测评运用原文命题的逻辑理路、考查指向,明晰名著测评与现代文阅读测评的功能分合,有利于名著测评回归文体特质,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促进名著教考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语文教改的深化,对名著阅读的要求不断得到强化。从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各地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分量逐步加大,这就对学生名著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学生名著阅读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普遍存在少读、不读或读不进去的现象;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动漫作品、武侠小说等。这就使得作为课外阅读要求的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熔铸人文素养,升华精神世界,提高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名著阅读题的特别之处:赋分高,体现了命题人对名著阅读的高度重视;考查全,涉及九部名著,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探究,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真实考查。这道名著阅读题将会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和中考阅读试题命制带来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存在着分值偏低、内容浅易、题型单调、考查篇目确定得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多数名著阅读试题还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导致许多学生的名著阅读成了虚假的阅读。当务之急是要改进名著阅读的考查策略:合理确定名著考查的篇目和范围.准确制定名著考查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名著考查内容的深度难度,创新名著试题的形式。提高名著试题的分值,借此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入阅读.达成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纵观许多文学名著阅读考查题,我们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原著,但在答题时也讲得头头是道。这说明考查是不正常的,是对文学名著的“伪”考查。下面笔者围绕2005年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形式与内容作一个归纳与分析,以期达到“真”考名著的目的。一、考查的内容1.考查名著中的主题或内容。如:(2005年河北省)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2.考查名著中的情节或人物。如:(2005年陕西课改区)请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中外优秀经典名著作品,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名著《骆驼祥子》为例,从妙用留白、巧设情境、践行方法三个角度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实践与策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希望借此,既能激活名著导读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又能给众多一线的教师一些关于名著导读教学具体实施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8.
高红 《成才之路》2014,(29):82-83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7~9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当前各类质量检测、学业评价卷中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对阅读促进构不成足够的动力。笔者意欲在名著阅读探索能力监测方面做一番思考与尝试,或许会对目前初中名著阅读现状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现实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中考名著阅读题指向缺乏科学性;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名著阅读课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对名著阅读缺乏兴趣;广大语文教师觉得名著阅读教学实在无从抓起;从而使名著阅读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改革名著阅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名著是人类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开阔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阅读题越来越为命题者青睐,尤其是课改实验区,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花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的殿堂,名著知识考查也成了中考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