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后反思     
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讲的是第三册第三模块——TheViolenceofNa-ture.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亮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几点不足。我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机、兴趣等,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剪纸娃娃》是岭南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一节手工制作课。同时,这节课也是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录像课评选活动罗湖赛区的指定参赛课程。我作为学校参赛选手有幸参加了此次评选活动,对于自己在评选过程中经历的“同课异构”比赛模式,  相似文献   

3.
课例: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上,书上有一组练习题:238-126、232-126、220-126。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节课的练习内容不是太多,所以在课堂上,我突发奇想,在比较了这三道题后,让学生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练习题做一做。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第一道,而选择第二、第三道的很  相似文献   

4.
胡菲 《现代教学》2013,(7):95-95
在一节美术拓展课上,七(4)班的小高创作了一幅有关城市建设风貌的作品,我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表扬了她。此时,她喃喃白语道:“如果能把这幅作品变成现实,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建成这些楼房该有多好啊!”她的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尝试在第三单元“有纹理的图画”第7课《尝试新材料》这节材料技法课上进行教学设计,尝试融入爱的主题。我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学生们,赈灾的方式除了爱心捐助,还可以运用学到的绘画本领奉献出自己对他人的一片关爱之心。  相似文献   

5.
陈婷 《福建教育》2009,(9):14-14
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三个月,校领导就点名要我上一节公开课。作为新教师,我深知这节“亮相课”的重要性。在忐忑不安中,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全力把课上成功,给全体同事留个好的印象,也给自己一份信心。  相似文献   

6.
蒋军晶老师在博客中写道:“在南京上文言文《已死的母熊》,说实话,都没有进行试教,但这堂课终于让自己知道了什么叫‘高峰体验’,课上完以后,老师们给予我热烈的掌声,我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以后不太会上这一课了,我想保留这份感觉。”很荣幸,当时笔者也在现场听了这节课,也对这节课抱以了热烈的掌声,至今记忆深刻。为什么这节课掌声不断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堂,回味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7.
<有趣的剪纸娃娃>是岭南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一节手工制作课.同时,这节课也是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录像课评选活动罗湖赛区的指定参赛课程.我作为学校参赛选手有幸参加了此次评选活动,对于自己在评选过程中经历的"同课异构"比赛模式,觉得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在此撰写成文,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5月6日,我在宜昌市小学‘创建高效课堂研究共同体'课例展示与交流的活动中,上了一节展示课,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普罗米修斯》。这节课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在欣喜之余,回想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我认为应是精彩的朗读指导。课文的第6、7自然段,集  相似文献   

9.
张裕 《广东教育》2006,(6):34-35
去年10月我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代表广东省参加中国第七届小学数学深化教学改革观摩会一举夺得一等奖。这节课前后磨了约两个月时间,磨课的过程是我经历成长的过程。它使我在思索中探索,在感悟中提升,不断的对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重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在我市的三个县巡回上过一节《纸船——寄母亲》的诗歌教学公开课。课上过之后,自己对这节课还比较满意,于是就写了一篇题为《我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的教学体会的文章,投给了《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侯九凤 《辽宁教育》2003,(1):115-116
<春天的发现>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本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为了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能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倾听、应对和礼貌交际,学习热情、大方地进行口语交际.为此,我设计了3个口语交际情境.第一个是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天的资料;第二个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优秀的讲解员和听众;第三个是汇报评选的结果,并说出理由.下面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构造》(苏教版小学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课)这一课没有任何实验设计,尽管我积极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但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我只能把这节课上成对地球科学知识的介绍。在第三个班的教学中,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五个问题,让学生对地球进行五次猜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伟 《现代教学》2006,(7):71-73
教学设计思路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作为一节初三数学的总复习课,本节课我把“分类讨论”作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善总结、勤训练”。本节课是分类讨论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几何的分类讨论。这节课通过对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写作真好     
每一个月的最后一周作文课是我们对本月随笔的一次盘点,我们称之为作文展示汇报课。在这节课上,学生把自己整理修改完毕的随笔工工整整抄在我为他们准备的笔记本上,每个小组推举2—3人进行朗读,当然,做老师的我也不能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些文章有我们平日的情景作文,也有我让他们针对课文学习所写的读书感悟。从开学以来,这样的课我们已经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又在学生热烈不舍的掌声中结束,可是今天这节课让我感到写文章已经成了我和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所授课文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余秋雨写的文化散文《道士塔》。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的,执教的青年教师制作的画面丰富、色彩绚烂、内容丰富的课件引得下面听课的老师们啧啧称赞。毋庸置疑,这节课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执教的老师一定在课下做了大量的搜集资料的工作。课上放映的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曾为了参加海南省第三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调教课录像评比,上了一节录像课,课题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走进场景,感受父爱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七个场景,在逛庙会的场景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父爱呢?(生答略)师:是的,这份父爱不仅满足了作者的生活需要,还满足了他求学的需求。课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都不约而同地聚焦求学的三个场景。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这三个场景,感受父爱的力量。(课件出示:默读第5、第6、第9自然段,品味打动自己的语句,圈画批注。)  相似文献   

18.
5月6日,我在“宜昌市小学‘创建高效课堂研究共同体’课例展示与交流”的活动中,上了一节展示课,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普罗米修斯》。这节课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在欣喜之余,回想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我认为应是精彩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住新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二节课。本学期,我校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围绕这一内容上了一节研讨课,并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开放课活动中,我执教了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收获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几点做法。一、创设情境,突出一个"巧"字我巧妙运用多媒体动态效果,把少年儿童对自身的成长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用人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头部占整个身长的比例变化为情境,与数学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