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互相攻伐,动荡的社会现实为叙事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时,对于史学家来讲,总结历史经验也成为必须的任务。这一时期,叙事散文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出现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名著,这些历史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正>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在两千多年绵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文化领域里,产生了极其深远广泛的影响,而且是历久弥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对于战争的记叙。 《左传》一书极擅于描写战争,叙写的军事行动达三四百起之多,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例都是由于它的记载而流传下来,《左传》记叙战争有其突出特点和巨大成  相似文献   

3.
《左传》和《战国策》均为先秦优秀的历史散文,在记述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还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人物以能言善辩著称。这也成就了两部著作的共有特点:长于记述行人辞令,记载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谋议论辩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之际正值社会激烈动荡与变革之时,它造就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一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促成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勃兴;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著名的历史散文。而尤以《左传》与《战国策》成就最高,堪称先秦历史散文的双璧。两书忠实地反映了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情绪的变化和历史变革的进程;体现出在不同的政治形势下,所赋予行人、说客的不同使命。《左传》优美的行人辞令和《战国策》纵横飞扬的游说辞不仅有着巨大的文学价值,更能体现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情绪,折射出整个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形成我国古代历史著作同时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的重要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从思想内容、编纂体例和文学成就三方面,对《左传》作了深入剖析,高度肯定了《左传》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部优秀的文化典籍总是前有所承、后有所启。《战国策》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结束,它师承《尚书》、《春秋》、《国语》、《左传》之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又下启了有汉一代的史学与文学,尤其对《史记》和汉赋影响深远。关于《战国策》对《史记》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前人论之甚少,今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先秦时期是秦王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先秦文化。春秋战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文化思想非常活跃.各种思潮纷纭.百家争鸣、为先秦历史散女和诸子散文写作提供了,广阔浓厚的现实背景和参照条件。促进了它们的繁荣。 (一)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指具有文学性的历史著作.如《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其重点是《左传》和《战国策》。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历史,也是中国最古的散文,主要内容是记录殷、周两代的政府文告及帝王和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等,史料价值很高。全书文辞古朴难懂,佶屈聱牙,只有某些篇章是初具文学性的历史散文。文中已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某些篇章散中间韵,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的事件,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语言谨严精炼。作者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8.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欣赏     
文学艺术的百花被春风吹的炸蕾吐艳,万紫千红。在这阳光明媚、流芬溢芳的情景,我们来欣赏散文艺术这枝花,更有一番情趣。根深叶茂花含露散文这枝花,在我国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称得上“元老古枝”,它经受了世间的风风雨雨,而今,更见其根深叶茂,新花含露。“散文”这个名称虽然在宋代才出现,但是,宋代以前就有了散文。有人称我国为“散文之国”是有一定道理的。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散文就开篇了。不过,当时的韵文和散文还混杂在一起;周代《尚书》的问世,是散文开始独立的标志。随后,散文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出现过几个繁盛时期。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等的出  相似文献   

10.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中记载了不少在先秦社会中生活的女性,在先秦文学史上塑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女性形象的关注体现在女性外貌、性格、身份等多视角层面,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由简到繁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有如潘多拉魔盒,它能和风细雨般给人以抚慰,又能刺猥般给人以创伤,如果想成为驾驭魔盒的高手,我们不妨走进高一新教材历史散文单元,去读读那在历史星空中熠熠闪烁的《左传》、《国语》、《战国策》,因为它们依然是语言艺术灵动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国高考湖南省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选自《欧阳修全集》,是一篇人物传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至第六册安排了多篇历史散文作品,其中有文约而事丰的《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有文胜而言庞的《国语.勾践灭吴》,有铺张而扬厉的《战国策.  相似文献   

13.
《唐睢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继《左传》之后的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书籍,记事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际,其中主要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策士的政治活动和游说言辞,其作者已无从查考.《战国策》不仅保存了战国时代的许多富有历史价值的史料,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 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相似文献   

15.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就产生在这个时代。B.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有的写游牧民族的生活,有的写战乱中人民的疾苦,其中《木兰辞》《敕勒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C.由“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鲁迅的《阿Q正传》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D.欧·亨利的作品被誉为“法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  相似文献   

16.
<正>《战国策》是一部我国先秦时期弥足珍贵的史料汇编,也是一部杰出的散文总集。在这部贯串着纵横家思想的历史散文著作中,蕴涵着不少关于人才问题的见解和论述。倘加探微索隐,则不难发现,这是一些颇有价值的真知卓见,其中显然有超越前人、高出当世和启示后人之处。因此,对《战国策》中的人才论作一番认真的探索和研究,应该说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即春秋战国时代,文学就和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这样一些文学意味较浓的历史著作,它们在结构情节、描写场面,以及在刻画人物的心理神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那种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被后人称之为传纪文学的作品,这时还没有出现.公元前一世纪,司马迁完成了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真正以崭新的传记体登上历史与文学的舞台,从此,传记在中国就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 :1 .秦统一以前的文学叫文学。文学艺术起源于 ,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对的认识和征服的愿望 ,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和《》等。2 .战国散文按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也称史传散文 ;一类是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学术观点的以论述为主的散文 ,也称诸子散文。3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代表作品有《》、《》等。4.《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谷梁赤的《》和《左传》 ,《左传》按《》编年顺序 ,比《春秋》多十三年 ,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篇幅是《春秋》的倍 ,《左传》是《》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虽相联,但有很大的不同,纵观春秋历史要求产生《左传》,纵观战国历史要求出现《战国策》。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年前453年),史称春秋时代;从三家分晋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年前221年),史称战国时代。这两个时代与《左传》、《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大致相同。《左传》和《战国策》是两个时代的标志。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历史时代的变化,有一段非常全面、非常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正> 当中国比较自觉地引进西方文学,借鉴西方文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时,中国文学发生了“千古未有之奇迹”。这一变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全面革新,同时也是东方文学西方化的显著表现。大致说来,变化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有新的认识。中国文学的源头有三:一是短篇的抒情诗,就是《诗经》的绝大部分;二是散文写的历史,就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三是说理论证而富有艺术性的散文,就是先秦诸子的著作。从这三个源头发展下来,中国文学一开始就以抒情或叙事的诗歌,谨严的史传和说理论证的散文为正宗。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属正源正派,只是后来从正宗文学的某些余绪,如史传的趣味逸事和论说的设誓引证中,分出的一条小小细流,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一般还是不把他算作文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