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不明真相人员""不明真相群众"等词句。云南省委宣传部要求当地媒体,"对于没有充分事实依据就给群众乱扣帽子、乱贴标签的行为,即使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提供的新闻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说法,新闻媒体也应该拒  相似文献   

2.
龙莉 《新闻传播》2009,(9):45-45
造成近年来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群众不明真相.而在于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缺失,政府公开的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政府不公开,甚至是政府公开的群众不相信,政府公信力缺失。本文将从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两个方面反思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3.
11月7日下午至8日凌晨.深圳市宝安区发生袭警事件.2000余人聚集在宝安区石岩交警中队所在地的大门外,抬尸示威,打砸物品,度过了一个骚乱的夜晚。事态平息之后,在深圳市公安局的通报里,没有出现人们常见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这样的字眼。  相似文献   

4.
常凌翀 《新闻窗》2010,(1):36-37
去年10月中旬,一则“‘艾滋女’开博曝光数百性接触者”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经过传统媒体与网络的交互放大,很快发展成为一则社会焦点事件。随着当事人闰德利体检正常和始作俑者杨某的落网,终于画上一个句号。一个人利用网络暴力,利用了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  相似文献   

5.
王芙蓉 《新闻世界》2009,(9):160-161
2008年6月发生在贵州瓮安县的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震惊全国。由这个事件引出的“俯卧撑”这个词语也随之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俯卧撑”一词的流行对整个事件的大范围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所公开的信息的公信力和说服力也因此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现代媒体对此应承担何种责任呢?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面对“群体性事件”媒体首先要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通过合法化、制度化的报道渠道,为事件的妥善解决履行媒体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7.
日前,云南省陆良县发生一起在建煤矿与当地村民因施工引发的纠纷,百余群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冲突。当地个别媒体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按照惯性思维在稿件中称“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农村恶势力煽动下,围攻煤矿施工人员和公安民警…‘村民阻挠施工影响工程进度”,等等。8月28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类似突发公共事件时,禁用“刁民…‘恶势力”等称谓,不得随意给群众贴“不明真相”“别有用心…‘一小撮”等标签。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它随着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微传播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经历了“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日渐好转,官方给“群体性事件”这种现象的标签经历了从“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①即从“群众闹事”、“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到“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谢佳沥 《新闻世界》2011,(12):112-1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体性事件在频繁发生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其中微博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频频“现身”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长久以来,人们大都将目光集中于微博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而笔者认为,只要应用得当,微博一样可以成为政府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韩业庭 《青年记者》2009,(16):25-26
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永隆大酒店厨师涂远高非正常死亡,引发了一起群体性公共危机,这一危机被外界称为“石首事件”。这场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于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真相、消除误解所致。政府危机传播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政府危机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抢事件。事件起因于该县一名女生溺水身亡后,死者家属不接受瓮安县公安局的死因鉴定结果。该县一些人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相似文献   

13.
李宛 《大观周刊》2011,(49):29-29
在互联网这个开放自南平等的空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网络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接受信息,又可以发布传递信息,这就导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爆炸性增长.观点言论纷繁芜杂。这在提高了言论自由之余,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怎样让真实权威的信息压倒虚假错误的谣言,从而让不明真相的网民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怎样对互联网上的负面言论加以规范.从而把它们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怎样将网络舆论往正确积极的方向引导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群体性危机事件?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份,发生在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被不明真相者传播得沸沸洋洋,造成局部地区社会的不安定。危机虽已很快解决,但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媒体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介入及何时介入?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消除危机中的谣言媒体需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马笋 《大观周刊》2012,(27):45-46
群体性事件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地方党委政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处置这类事件,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防发生社会动乱。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处在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第一线,也是处置群体性事件最重要的应急处置力量,因此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力量,研究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策略对于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报纸上,“近日”、“日前”、“最近”时常出现在事件性或以事件开头的新闻导语中,几乎成了这些导语的常用语,有时同一天的报纸上竟有好几条这样的新闻。 “近日”、“日前”、“最近”为何日?《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得非常清楚,这种模糊用语同新闻要求准确不相吻合。况且,这些词语使用频率高了,读者难免产生疑问:既然是最近几天发生的事,为何不写清楚具体时间?不敢写清楚具体时间,这里边可能打着“埋伏”。由此,让“近日”、“日前”、“最近”让位,请准确时间“升帐”,不仅是新闻特点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的渴盼。笔者…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最近,《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提出“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据百度百科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由于此类事件中,较多涉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当记者最苦恼的事情是没有新闻可写。没有新闻可写的原因,一是新近的确没有发生具有宣传报道价值的事件;二是虽然新近发生了可报道的事件,但由于事件题材相同(或雷同),类似的新闻早已被同行报道过,再写起来就是“炒冷饭”,没有了滋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报道常写常新、多出彩,甚至达到“旧闻里面有新闻”目的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具体说就是要做到脑勤、眼勤和腿勤,这对于新闻出新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各种突发事件乃至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而每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经过了长时期社会不满情绪的酝酿,是众多社会不公平事件没有得到合理处置的结果。有些突发事件因为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没有得到政府和大众传媒的关注。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疏解的社会情绪却在人们中间潜伏起来,强化着集体记忆,加深着刻板印象。因此,对这些事件的重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