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电有机合成是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门涉及电化学、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等内容的边缘学科。电化学有机合成是一种新的有机合成技术。本文归纳了电化学有机合成的特点发展及现状,并介绍了电化学有机合成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江寅 《大众科技》2008,(2):106-107
绿色合成,作为当代有机合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前沿,已成为化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合成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当今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性合成的理念下,研究羰基不对称还原合成光学活性手性醇的方法。主要概述了金属氢化物还原法和微波合成法两种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药物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高分子材料生产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例如各种塑料、橡胶、纤维等制品,在建筑、交通、机械、化工等各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并深入千家万户。近些年来,燃烧合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与生产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重点就高分子材料燃烧合成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微波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化学药物合成当中,与传统化学药物合成阶段的加热方法相比较,微波技术的效率等优势更为明显,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化学药物合成领域,微波技术必将展现出无穷的潜能。在化学制药阶段应用微波技术具备操作便捷、提升研发成分、降低化学药物合成成本以及降低污染等优势,所以微波技术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试剂在最初主要作为醇的一种保护试剂被有机合成的。近些年随着我国有机硅化学技术的迅速完善、发展,使有机硅化合物作为药物合成试剂以及中间体的相关性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视。很多有机硅化合物,例如:烯醇硅醚、烯基、三甲基碘硅烷、芳基硅烷等,全部是有多种反应性能的合成试剂,在发生酞化、烃化、卤化、氧化等反应中有重要意义。主要对有机硅试剂作为保护剂在对药物结构中含有羧基、羟基、氨基、不饱和键等官能团的保护及药物合成应用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甲基硫醇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因其化学性能稳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甲基硫醇锡的应用与发展角度入手,对其合成工艺中的氯化物蒸馏与吸收、后处理工艺等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催化方法,可利用以金属钼为基础的催化剂合成出比烯能量更高的烯异构体,这些烯异构体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有机合成等领域。研究发表在3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微波技术具有科学快捷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药物合成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初步展示了微波化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曾笑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18-318
本文介绍了有机合成中间体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市场需求及工业生产应用价值,综述了氯化苄的实验室合成方法及生产工艺现状。  相似文献   

11.
二氯甲烷的生物降解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及原料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对水及大气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本文分别从降解菌、降解机理及酶的基因工程、去除工艺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法降解二氯甲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李龙  乌云 《科教文汇》2013,(27):57-58,64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尽快从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过渡到本科有机化学的学习,成为本科有机化学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改革、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讨论了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衔接,给出了高中有机化学与本科有机化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帚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用水效率水平驱动因素分析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模、资源环境、工业结构、技术投入、环境以及经济杠杆等方面的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认为水资源条件和高耗水行业的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呈现负向作用,且水资源条件约束性是持久性的,高耗水行业比重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工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从时间上看,推进作用持续明显。根据2010年全国及各省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聚类分析法基础上,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域:区域Ⅰ资源压力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小;区域Ⅱ工业产业规模和资源压力是主要驱动因素;区域Ⅲ工业产业规模是主要影响因子;区域Ⅳ工业产业规模、科技技术是主要驱动因素,用水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区域Ⅴ资源压力小和技术投入较低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建立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响应关系提供区划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比例大致为2:4:4;③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间接人文驱动力可以概括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2007年常州市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足迹分别为54943.78hm2、75627.14hm2和36619.45hm2,三者对常州市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大致为33%、45%和22%。研究表明,污染足迹模型通过对区域污染物排放的定量模拟,实现了对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和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充分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贡献差异,实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评估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提升污染治理绩效是实现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现实依托。文章基于自主构建的“工业企业-污染排放-专利申请”数据集,利用高维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研究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与污染治理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所有权异质性,国有企业子样本中的污染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工业废水排放是公共资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1995--2007年江苏省经济与工业废水排放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工业废水排放关系,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水平计量模型,并探究了其演替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针对江苏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现状,减少中小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是减轻公共资源水环境压力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最后针对江苏省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减少工业废水排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侯建  王刚  陈建成 《科研管理》2020,41(3):91-100
针对开放式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融合下工业绿色增长路径及动力来源多元化特征,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5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增长结构,并采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系统探究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机制的知识积累动态门槛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异质性显著;总体上,外部知识源化对工业绿色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其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特征:知识积累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的正向效应则呈现减弱,且知识积累门槛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明  陈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250-258
从福建省经济、人口、科技、能源和环境等角度出发,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单一政策、多项政策组合等情景进行系统仿真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同时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保投资等多项政策进行组合调控,减排效果更好。因此,提出合理分配固定资产投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金刚石压腔装置的完善,目前已经可以达到550 GPa和6000 K的条件,使其在化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压力作为基本的参数,压力作用对物质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影响。超高压对电子结构的影响包括原子内和原子间,其中原子间的电荷变化包括电荷转移、不均匀分布、以及绝缘体向金属转变。物质的晶体结构在超高压作用下会发生从松散向致密的结构形式的相转变。超高压技术在有机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无机固相反应、以及气体的聚合反应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