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抛锚式教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抛锚式教学都重视“功能性情境”的创设,都重视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合作学习,都重视形成性评价,都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习者,都重视探索问题的多种解答,都重视对问题的发展和迁移能力,但在不同的层面上各有侧重.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抛锚式教学更适合在课题学习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问题——即“皮亚杰式提问”——来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皮亚杰式提问”分为探究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归类性问题和逻辑性问题四种类型。这一提问方式强调为学生创设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有助于产生思考时的非平衡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因此在国外教育界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强烈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鼓舞学生主观能动地思维,自觉积极地参与。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惊奇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案例1、在教学对数的计算时,可创设如下惊奇式教学情…  相似文献   

5.
“情境+问题”式教学强调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基本素材,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为重要驱动力量。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形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着重探讨“情境+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2,(10):33-33
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较佳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实施“探索式教学”呢?一、情境设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是他们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靠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并巧妙地创设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探索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从学校到广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要用15小时…  相似文献   

7.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8.
“情境—体验”式语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达到自我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体验”式语提倡充分挖掘语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在课堂上构建起一个浓郁的情感场,教师主导着情感力量,学生在其间感受,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自然、真实、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本以“情境—体验”式语在《大自然中的声音》一课中的运用为例,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促进课堂生命活力,实现师生生命沟通,从而影响学生生命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可见,合理创设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这里的情境创设不能仅局限于教学媒体.而应包括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人员(教师、学生).环境.活动、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为情境创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创设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情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相似文献   

11.
姚巧芳 《辽宁教育》2023,(23):71-74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以“探索香格里拉市大气之谜”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运用“主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整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以问题链为线索,开展基于真实旅行情境的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而“问题解决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的快乐。下面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与同行们共同赏析优秀教师“问题解决式”的教学片断。师: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我们都在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各商家为了抢占市场,一般都要提前设计出2008年的挂历或年历。今天…  相似文献   

13.
“主题情境式”体育课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创造性地体验,进行适当地教学和学习评价.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逐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付红周 《物理教师》2008,29(6):62-63
抛锚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弹性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导助式课堂是以“诊—导—助”为基本内容的课堂 教学形式。在导助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 交给学生,通过课堂点拨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情境式教学引入导助式课堂中,教师通过 创建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 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有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重要渠道。但由于传统的“填鸭式”、“牵牛式”以及“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效率不高。作者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自身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乏味,或者不爱学数学,或者畏惧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呈现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欲望,这是圆满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诸如“故事式情境”、“问题式情境”“背景式情境”等,数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探究,灵活运用,并加以创造。课堂教学伊始,创设有效…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境式体育课堂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音乐、场景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生理、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目的,使“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的相互推进多项折射的心理,促使儿童用“心”去学习和锻炼。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中专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尝试新的“三主”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三主”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根据课内容共同创设具情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 ,结合现行教学方法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学习方式 ,很受启发 .从学习方式看 ,学生学习大致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类 .相应的两种教学形式 ,姑且就叫它“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两种 .“接受式教学”就是遭受批判的“满堂灌” .“发现式教学”比较典型的做法是 :“创造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解答问题探索规律” ,“总结结果初步应用” .但在平时教学实施过程中 ,并非每个老师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教学 ,并非有能力的老师每节课都这样进行教学 ,实际上也并非每节教学内容都适合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