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间万物皆有其本源,作文亦然。作文是人脑进行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属于精神生产。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影响学生作文的主体或客体两方面的写作要素,按照写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去追溯时,就会清晰地发现作文主要有如下三大本源:一、人本本源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首先必须完成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小学习作课程开发的逻辑基点是儿童及其生活。这是因为在写作主体(作者)、写作对象(生活)、写作媒介(语言)、写作课程设计等四个要素中儿童和生活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基于这两个要素及其关系,小学习作课程开发有四种样式:"写取生活"式、"制造生活"式、"体验生活"式和"跨学科领域"式。  相似文献   

3.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因为人是写作的主体。从文章的生成过程来看,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转化,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转化。而后是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第二转化,其“中心”毫无疑问是写作主体。因此,写作教学就应该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这样就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符合文章写作的客观规律,能更好地提高人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一个人对个人情感的诠释,是对周围生活的感悟,是个人世界观的显现。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能力的体现,还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是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写作首先是"写",只有学生喜欢动笔去写,才能表现体现他们的写作能力高低,在培养写作能力过程中,老师要提供写作的机会,绝不能让"眼高手低",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哪些方法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有以下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高中,我们都没有停止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随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来越丰富,我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即使我们从未间断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一提到作文,还是有很多学生会感到头疼。只要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学生就会十分紧张和恐惧。为什么学生总是进行写作训练却还是不愿意接受写作任务呢?作文需要学生系统地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将思想和情感用书面形式呈现。同时,作文也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需要学生既有语文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的来说,学生现在思想、情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应注重写作主体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写作使得“精英”写作的经典模式被打破,而所谓的大众化写作不可避免地导致平庸、低陋,使得写作创作产生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因此,提高写作者的写作水平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高校写作课的教学也应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做出努力,其关键是要加强写作主体的写作素质。所谓写作素质是指写作主体本身所具有的进行写作活动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达到的水平,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培养,在写作过程中思想素养、生活素养、知识素养同样也作用和影响着写作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始终是处于中心的主导地位,在写作活动中融各种因素和技法于一体。提高写作能力,从写作的特征和规律来看,关键是提高主体的素质,培养写作所需要的各种素养。本文试从写作主体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人格力量、人生哲学意识、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境界等方面来探讨形成主体写作文化与审美的建构所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张立莉  王燕 《现代语文》2005,(2):123-123,112
写作能力如何,能代表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还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一句话,写作全面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应用文写作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就需要认真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自己有幸被选为送教下乡的老师,准备了一节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生活事物,学习写作知识;结合课文教材,领悟写作技巧;联系生活实践,写作训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与课后的老师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写作指导课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害怕,反而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受,因此想在此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玉清 《考试周刊》2014,(31):57-57
<正>写作者除了要有思想素养、生活素养、知识素养之外,还要有语感素养。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核心。"语感是在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体现在阅读与写作中对语言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的一种能力。一、语感是写作知识化为写作能力的中介写作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要经过实践将其转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付丽娟 《学苑教育》2023,(14):69-7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应注重学生的经验、情感和对活动过程的探索。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历等,激活其写作思维,形成明确的写作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将从意义、途径、策略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和作文教学的融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写作水平最终是通过能力反映出来。智力是影响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写作主体的智力因素并不是决定写作能力的唯一因素。在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的兴趣和意志力及其思想修养、情感因素同样也作用和影响着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需重视写作主体非智力素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魏臣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10):27-29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写作水平最终是通过能力反映出来。智力是影响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写作主体的智力因素并不是决定写作能力的唯一因素。在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的兴趣和意志力及其思想修养、情感因素同样也作用和影响着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需重视写作主体非智力素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人本思想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本思想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基本思想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中,虽然人本思想的产生背景和表现形态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涵义却是一致的,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充分尊重与保障人的人格、价值与尊严。近年来,以人本思想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正在引导着一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大变革。一、人本思想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价值高校是因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一类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是一个由高层次、高水平成员组成的十分复杂的群体系统。从管理学角度看,它是一个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  相似文献   

17.
<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立足学生生活,多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观察、心得、感受等,才能使作文化难为易。作为能够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主体个性有效手段之一的写作教学,理应体现"活动教学、生活作文"的思想。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为他们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  相似文献   

18.
钟远清 《教学随笔》2015,(2):108-109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解决学生一上写作课就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第一,积累,从生活中、文本中积累丰富素材,使之成为写作之"源";第二,感悟,对生活有感悟,才能融入自我,抒发真情;第三,创新,才能激活思维,文章才有个性,写作能力才会发展。这样,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又激起了真情,激活了文思,就激发了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结合的必然性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人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其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保证人的幸福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  相似文献   

20.
刘海林 《江苏教育》2012,(31):40-4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突出强调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主体的经历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