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健美操动作,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创立了健美操互助分组教学法,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它优于传统的教学法,能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健美操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越  田茂莉 《精武》2013,(36):196-198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节奏是健美操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健美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缺乏对健美操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能力普遍偏差,从而影响了健美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美操教学中可以讲解健美操运动的节奏和音乐节奏的构成,采用讲授法、手势训练法和击掌练习法、身体素质配乐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诠释音乐,从而让音乐真正地融入到健美操之中,给健美操人们以最完美的感受,也使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陆善芬 《体育科技》2001,22(4):69-71
高校健美操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改进,通过对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健美操教学中可能遇到的诸如教学对象的现状、教学状态等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动作教学中的优化组合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等观点,旨在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今后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健美操运动特点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健美操课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优化动作组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建议,旨在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教学案例1.单元教学目标(l)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使其能主动参与到健美操的学练过程中。(2)运动技能:初步了解健美操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健美操的基本步伐。  相似文献   

6.
郭红艳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0-41,50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数据统计等手段,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职业院校女生进行健美操专项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是职业院校女生最喜爱而且是最有效的运动和锻炼项目,学生的耐力素质、身体机能、身体柔韧性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显然,相较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健美操专项训练对提高职业院校女生健康体质具有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创造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阐明了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创造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健美操教学中 ,教师应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规律 ,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术技能 ,去创编适合自身锻炼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的教学思路 ;提出了在健美操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旨在使健美操运动能成为学生今后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创造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创造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阐明了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创造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规律,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术技能,去创编适合自身锻炼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的教学思路;提出了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旨在使健美操运动能成为学生今后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在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应用到健美操国家集训队训练实践中,并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训练前后的数据检验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健美操运动员背、腹力量的提高。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健美操高水平运动训练改革,提高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较大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健美操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分析法,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学能力、教学模式进行构建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健美操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使健美操运动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项目作用,培养具有较强生存力和发展能力的健美操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遵循健美操音乐选编的原则与运动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多年的健美操训练和音乐制作的实践,阐述了音乐在竞技健美操中的功效,对健美操音乐的选编、节奏、剪辑等技巧进行探讨,期望健美操运动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卫 《体育科技》2007,28(2):57-59
通过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和俱乐部活动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知识分析健美操锻炼易出现损伤的种类、较易损伤部位以及损伤因素,提出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的方法,对指导高校健美操运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蓁 《体育世界》2012,(12):111-112
在结合健美操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在运动参与的兴趣、运动技术的掌握、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说明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培养思维能力、健全身体和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宝慧 《新体育》2023,(8):72-74
健美操是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运动项目,集健身性与审美性为一体,深受高中生喜爱。在参与健美操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活性、陶冶学生情操等,并可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提高健美操训练成效,编排人员需结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合理选择健美操编排方法,并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将健美操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传输给学生。本文从高中生角度,提出了几点健美操编排方法与教学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丹  范毅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112-114
通过对咸宁市10所中学学生和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健美操运动所持态度、锻炼价值、场地器材以及开设健美操课的必要性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健美操将能否纳入中学体育课的研究分析,论证了健美操纳入咸宁市中学体育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影响健美操技术水平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健美操这一新兴的体育项目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多年参加健美操教学、训练和全国大赛裁判工作的实践,对影响技术水平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对提高我国健美操运动的水平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健美操的创编及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美操以其特有的、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成为同学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不仅突出动作的“健”和“美”的特点,而且将人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使健美操成为均衡对称、对比协调、节奏明快、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因此,创编健美操要适应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要有一个总体构思,并确定操的风格、节奏、运动量和动作顺序,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以及单个动作的设计和成套动作的组合,并经过反复实践与修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音乐在健美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美操是集音乐、体操、舞蹈、现代舞等为一体的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也是以音乐做诗、身体作画的一项美的运动。由于健美操自身所具有的韵律性特点,使音乐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音乐和动作的和谐统一是健美操完美表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把健美操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健美操所特有的运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教学对大学生创编健美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元化教学实践及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表明 ,在健美操课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编热情 ,有利于学生对健美操创编和实践素材的积累 ,能够提高大学生创编健美操的能力并使之受益终生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谭森 《健与美》2023,(5):125-127
一般来说,健美操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结合了舞蹈和体操的元素。健美操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此外,健美操往往伴随着音乐出现,通过各种音乐情境的渗透,能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地缓解。文章通过对健美操运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价值及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