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一首诗里生动形象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说的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主体意识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全面发展的主体,意识到在学习中自己是主人,对自己负责、自己有力量、自己有需要,靠自己活动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体是记叙文,但记叙的主要内容,却是邹忌的一番论证。邹忌的论点是:齐王是深受蒙蔽的。邹忌的论证是:在家中,由于自己是家长,有特殊地位,因而,有人偏爱自己,有人畏惧自己,有人有求于自己,于是,在自己和徐公比美这种小事上,他们也一味逢迎,专讲假话,使自己深受蒙蔽。  相似文献   

3.
芮成钢 《高中生》2011,(28):30-31
如果真的要进行比较,那么就应该与自己比较,用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与自己昨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再与自己能够预测的明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哪怕取得的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是自己的胜利,是任何人无法剥夺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职校生》2014,(10):47-47
我们总会在活到一定年纪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人生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实的存在你不是没有力量的 也许太多人有这样的感觉:他四下看过去,觉得这个世界,在他之上;这个世界中的人们,也个个都在他之上,比较起来,他简直灰暗极了。别人是somebody,他自己是nobody;别人是everything,他自己是nothing。别人是光明,他自己是黑暗;别人是荣耀,他自己是耻辱;别人是崇高,他自己则是卑贱;别人有一切办法,他自己什么办法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别人是别人     
有很多种痛苦,是人自己找来的。喜欢和别人做比较,就是一种自己找来的痛苦。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自己和别人来做比较呢?本来是全然没有关系的两个个体,一比较,事情就多了起来,种种困扰、痛苦,也就应运而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发现,别人的事业顺利、爱情称心,而自己仿佛什么也没有。在比较的过程中,在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形下,愤懑之心油然而生:为什么?好像自己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实际上,却处处不如别人,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一、自我评价的"钻石"定律其核心是:有些人总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看来,你只不过是棵小草而已。人不自知,最可悲的不是自己骗自己,若是自己骗自己,那倒容易办,只要中止欺骗就可以了。可实际情形是,一些人真的不了解自己,却以为已经很了解自己。人不但自己骗自己容易,更容易的是自己抬高自己。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我感觉良好的倾向呢?  相似文献   

8.
咬定"还"字,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呼唤有思想、有能力、有创造、有追求、主动发展的主体;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是自己实践的主人,自己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是自己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评价的“钻石”定律 其核心是: 有些人总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看来,你只不过是棵小草而已。 人不自知,最可悲的不是自己骗自己,若是自己骗自己,那倒容易办,只要中止欺骗就可以了。可实际情形是,一些人真的不了解自己,却以为已经很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10.
杨青梅 《考试周刊》2012,(45):36-36
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自己写,甚至自己演,并不鲜见,却较少有老师让学生自己问。因此,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质疑呢?  相似文献   

11.
刘萍 《辽宁高职学报》2007,9(8):111-112
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学生毕业前的心理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内容。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前的心理状态,提出对学生进行了解自我,提高自我意识,使其学会愉快地接纳自己,以增强自信。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漠视生命,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认识意识缺失。因此,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文化知识培养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他们生命观、价值观的教育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要求,是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职能和必然要求。我们认为,只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给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平台,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立身处事、成就事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人是在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时于步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调适自我,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人际交往的范围、个人的经历与认知水平、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Deaf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social-emotional adjust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examined differences between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social emotional adjustment as they transition to college. The 16PF-Adolescent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Life Difficulties Scale was completed by 205 deaf students and 185 hearing students. A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variance and subsequent univariate tests found that deaf students rated themselves as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home life difficulties than hearing students, and deaf students rated themselves as having fewer coping difficulties than hearing students. Results also revealed a hearing status by gender interaction with deaf females rating themselves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worry than deaf males, hearing females, and hearing males.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Life Difficulties subscales yielded three factors of life difficulties for deaf college students but only two factors for hearing college stud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who are transitioning to college with regards to their social-emotion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学报:e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高校学报"重传播轻赢利"的运行策略所造成的发展困境,发现e时代高校学报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构想了"高校学报网"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学报摆脱困境、最终实现数字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产生、影响及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挫折是大学生普遍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其作用具有两重性。本文剖析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提供心理挫折调适的指导 ,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承受和适应挫折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环境 ,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伴随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凸显出来。文章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作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毕业生还没有较快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要求及时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价值理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平常心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属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