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关键在于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途径。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找到企业需求点,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然后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最后论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产业转型与高职教育二者耦合机理,前者在产业结构、产业转移、产业布局和产业融合几方面与高职教育各要素之间产生互动。基于前述,剖析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产业升级的耦台峡践经验,探索“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实施“政校企行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产教对接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汪希  张铠 《科教导刊》2023,(26):14-16
文章分析了校企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度不高、学校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互结合度不深、校企师资专家相互融合度不强等问题,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工匠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人才培养方面,搭建“三全育人”新平台,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方面,对接产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方面,建立产教研平台,形成“产教研学”融合机制;师资队伍方面,优化产教资源建设,促进校企师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代高职教育的构建离不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与行业规范标准应严格对接,应用类艺术专业尤为突出。为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首先分析高职院校中播音主持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质内涵,梳理出随着产教深度融合,播音主持专业在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接时的不同表现。其次梳理高职播音主持校企合作的先进性和必要性。最后从高职播音主持校企合作实际出发,融汇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形成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理论框架,为播音主持产教融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育人才,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文章从招生制度改革“、岗课融通,课程重构”“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实施、双师队伍建设、多元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的创新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对接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深化机制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8.
为破解职业教育现存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激发职业教育新动能。市域产教联合体瞄准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在遵循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助教,以教促产,打破“产”与“教”的融合障碍和资源壁垒,充分发挥双方特色优势,促进校企双主体合作实体化。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市域范围形成政企校研四方共治的治理格局,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优化专业布局和打造外部协同保障机制等措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持续为市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对接不紧密、合作内容单一、机制不畅通等问题,提出以产业学院为牵引,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模式,统筹学校、企业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有效促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产业岗位需求结构要素的全方...  相似文献   

10.
梁永亮 《中国培训》2023,(1):101-102
<正>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在新职教法中,多次提到“产教融合”,突出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产教融合,从字面理解就是“产业”与“教育”的交叉、对接,内涵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着产业与教育的系统性变革。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职业教育类型特质和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龙岩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注重校企合作,选择与中国最大油漆供应商庞贝捷漆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卡尔拉得进行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带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为服务闽西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与蕲艾产业协会、湖北省千年艾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蕲艾产业学院,五措并举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践证明,以组建产业学院为载体,找准产业、专业与职业的结合点,形成“三业”有效链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适应性的关键所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订单班、产品开发工作室和实训室,实现了培养过程中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实习与生产对接、完成了通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专向型人才的分类培养。建立“一班二室三型”多路径育人模式,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教育联动发展的视角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政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教育资源在融入大湾区区域教育联动发展中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的现状,对制约跨地区教育建设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瓶颈进行解构,从产教融合、协同合作路径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出发,提出优化联动机制顶层设计,强化资源共享,组建大湾区校企联盟,培育双主体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等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校企联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目标一致、任务共担、资源共享的“三主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阐释了高校培养目标对接语言服务业的现实路径,并提出“1(翻译能力)+N(语言服务业上下游业务实践)”的高校育人实践新理念。介绍了北京大学通过版权代理公司与出版社开展的深度合作,说明了实践成果对促进学生就业、产出大量优质翻译作品的作用,认为该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翻译专业教育和语言服务产业的无缝连接,有助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中国故事”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虽然大力提倡培养高技能人才,但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仍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供需匹配、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突出.构建区域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对接岗位制定标准,对接任务建构课程,对接评价实施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指数推进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优化,使人才培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缪建军 《中国培训》2023,(11):41-43
<正>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近年来,锚定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目标,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着力提升办学品质和层次,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校企共同发展。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推行“链条式”的运作方式,招生链是增强招生针对性,实施订单、冠名等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连云港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是一个由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化运作,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实现政、校、行、企线上对接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从连云港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入手,对其功能定位、组成框架及市场化运作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与实效性提供用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举措。当前学前教育正处在新常态发展中,探索需求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专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体系,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走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校企对接机制的研究是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校企对接的必要性与开展模式分析,并结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的生动实践,从沟通机制、专业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力量、思政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深化高职院校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机制的意见建议,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航空装备类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