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为了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以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为导向,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四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园艺专业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创新型园艺人才是实现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农科类高校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目前的形势、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园艺专业的学科特点探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从兴趣引导、完善科研创新机制和提高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推动园艺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交通安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渗透性教育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的学科,而交通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文章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科交叉性和强实践性的特点和山东交通学院在交通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提出了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中,实现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渗透性教育的理论,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以及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成安全工程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在厘清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佳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体系建构。通过建立"强化实验创新思维、定期课题讨论、建立和发展教师科研群、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进行专家讲座交流和现场模拟训练"六位一体的系统化第二课堂体系,旨在从本质上系统、全面、综合地改善安全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弱、横向综合能力差和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增强实践创新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安全工程涉及众多学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交叉科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形成安全科研思维,对“研究方法训练”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通过建立“四位一体”的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软件模拟和创新实验,形成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色,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实验教法与学法,评价了学生的参与状态与创新意识。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该课程的应用情况,采用“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手法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主体。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实施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以教师科研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我校材料物理专业以教师科研为依托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社会和企业的重大需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围绕国家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安全工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机制,构建了专业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国际化、实战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方案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探讨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既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又是专业学科发展的根本。随着能源、气候环境变化和农村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多数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缺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多举措扩大优质生源,强化研究生创新理念与意识,提升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与指导水平,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为国家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学科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现有课程实验普遍存在学时少、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个性化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探索基于电磁仿真和加工测试结合的可重构天线新实验设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用科研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结...  相似文献   

12.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苏北地区建筑工程管理实际,进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从改革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等,逐步形成“常规教学与强化训练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机械工程基础类课程进行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使学生以创新项目为载体,解决科学问题并总结表达其过程及成果。对于机械工程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围绕具体创新项目,在项目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以项目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型研究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机械工程基础学习和实践能力,需要形成基于课堂学习和基于创新项目学习的两大学习主线,结合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把基于创新项目的学习贯穿于教学计划内外和本科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性安全人才是保障矿业安全的基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通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实验室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采用研讨式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拔尖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了"寓研于教"与"寓创于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掌握能源的相关原理和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动专业的专业课涉及节能,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节能并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依旧缺乏。在能动专业教改的背景下,提高能动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非常必要,但是以其为目标的研究很少。参考创新教育的三层深度,根据年级特点分阶段进行节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培养中的团队协作,强化教师科研引领和辅导员的价值观引领,以竞赛为手段提高大学生节能创新能力,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节能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阶段,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分析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探索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对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固体物理课程的自身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对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强化学生的创新与科研素质培养,构筑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与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促进高科学素养的创新科研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以南京邮电大学新工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式单一、创新创业平台不足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缺乏等问题,探讨构建1个培养目标、2项教育理念、3个创新创业支撑平台、4个实践教学层面、5种不同培养方式的“12345”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新模式。同时,对于该新模式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该模式经过近3年的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年均6篇,申请专利年均4件,分别较往年提高23.7%和34.6%;学生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和成果获奖、学科和技能竞赛获奖数共计年均4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16项,分别较往年提高15.6%和27.8%。研究表明,“12345”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多环节的创新引导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根据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构建了以低年级课堂教学为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SRTP)为平台、科研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优异综合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可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流体力学是工科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的实验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增强研究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合格人才培养出发,分析工科院校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流体力学实验室在实验内容设计、学科交叉关联、实践应用转化、前沿技术渗透等方面进行的实验教学探索,为培养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