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学了《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冬天,温度若是达到0℃以下,水就会结冰。大多数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水在4℃以上的时候,也是热胀冷缩,但是当它在4℃以下的时候就变成了热缩冷胀了。严寒的冬天,跟冷空气直接接触的水,总是水面散热较快。当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由于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你遇到的痛苦就像一大把盐一样,如果你反它放到一杯水里,水就会变得非常苦涩;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到一个湖里,水会依然甜美。所以,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湖吧!  相似文献   

3.
吾爱吾师     
<正>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是我无形的灵魂,它赋予我所学到的科学真理以生命;它唤起我的精神,澄净我的智慧;它给我内心的思想增添光辉;它洗尽我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而身为数学"死忠"的我,有幸在高中遇到一位深谙数学之道,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孜孜不倦、恪尽职守、和蔼可亲、诲人不倦、春风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如水     
教育如水。教育之于生命,就如水之于生命。只因教育,知识才变成智慧,精神才凝聚信仰,肉体才生出灵魂。只有有智慧、有信仰、有灵魂的生命,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随意挥洒,外不滞于物而有益于物,内有所自重而不失正道。就像水,至柔,至刚,至纯,至洁,至善,至美,是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调节冰点     
当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液体会变成固体,或者说是结冰。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水就会变成冰。下面的实验,可以让我们看到盐如何改变水的冰点。  相似文献   

6.
调节冰点     
林慧 《小学生导读》2012,(Z1):82-83
当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液体会变成固体,或者说是结冰。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水就会变成冰。下面的实验,可以让我们看到盐如何改变水的冰点。  相似文献   

7.
诗歌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至今仍然高处于文学殿堂的尖顶。当你欣赏一首诗歌的时候,你是否会为那诗歌中传达出来的难以言传的美所感动呢?那么这种美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我们都说它美,那它到底美在哪里?一、什么是诗美和诗美的产生所谓诗美,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感知、选择、加工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客观物的美,这种美一经创作主体表现便可以被读者接受、欣赏和评价。这种美源自于客观物的自然属性。审美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在人类出现以后才有所谓的美和审美。在人类形成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但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却变得越来越糟。尤其是伴随着秋冬时节的到来,越发频繁的雾霾天气使得我们的呼吸一次次承受着“健康不能承受之重”,而污染空气的流动、家居用品的劣质涂层,让我们即使躲在室内,也难以摆脱污染空气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数学文化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数学,对于数学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当我们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时候,才可以称之为“数学文化”。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相比,它最像哲学,哲学是使人获得智慧的科学,而数学则正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科学,数学美一直是指引数学家前进和奋斗不息的一盏明灯,数学美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而且它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教育中对人的发展起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带着太多的功利性目的去看待学习,必然因为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目标而感到失望,在失望的阴影下,学习就会变得沉重,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结果是越走越远,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失去学习信心。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变成学生独立  相似文献   

11.
在炒、煎、炸食物时,当油烧热后若不小心把水溅入油中,水就会剧烈沸腾起来,很快汽化了,并且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我很想知道油的沸点到底比水的沸点高多少?  相似文献   

12.
美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它根植于自然美,但只有当它具备与人类社会美相类似的特征时,才是美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美的内容一般分成三类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风物之美。而自然风物给人的主要是美的陶冶、感染与享受。晋祠 ,从现在还保存着的宋代建筑算起也已近千年 ,其山水景物的形成当更久远 ,其间来游历和歌咏的人亦甚多。但我看晋祠 ,它的美与一般的山水却有不同 ,是一种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和艺术的综合之美。这个发现是逐渐的。我童年时便常来晋祠游玩 ,它的自然之美对我熏陶极深 ,清清的水 ,郁郁的树 ,还有那座秀丽的山。当时山上的野花比现在多 ,每年五一节…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版初中《语文》第四册“语法·二重复句”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句:①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教材认为这个句子“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层”。为什么说它只有四个分句而不是五个分句呢?因为“用它”是“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共同的状语,“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只能算作一个分句。可是,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对传播模式的争议颇多且有细化的趋向。同时,传播模式受到的干扰因素增加,美是其中的新兴因素。传播模式的主体应该融合进美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美和传播模式有很强的互补融合性,从最初的简单传播到复杂多变的现代传播,美在其中已变得越发重要,与传播模式联系也越发紧密。  相似文献   

16.
电源综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水的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水的组成;二、硬水软水的检验;三、水的净化;四、水体污染及防治;五、水资源的利用。●一、考查水的组成例1(2006泰州)当温度和压强升高到某临界点以上时,水就会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液态,又不同于  相似文献   

17.
一隅冷暖     
2012年3月15日 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心灵澄净、思想纯洁,才能洗濯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一往而终地坚持自我。  相似文献   

18.
关于艺术起源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是美先于艺术,还是艺术先于美,这是美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思维发展状态两个方面看,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对生产工具的自然秩序的感受,即原始美感,而艺术品只有当有人去欣赏它时,它才能被称为是审美对象.因此审美先于艺术.  相似文献   

19.
渊远流长的中国戏曲,以诗美、声乐美、器乐美、舞蹈美、雕塑美、绘画美、工艺美等泛美的表演程式,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天地。它言险而惊,言寒而凛。风月须知,只有唇吻之上,烟粉奇传,素蕴胸次之间。谈古论今,如水之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使观众在对唱念做打扮等非生活幻觉的泛美艺术表演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来感受生活美。  相似文献   

20.
当雄鹰选择蓝天时,它知道只有蓝天的广袤才能给予它搏击长空的机会;当鱼儿选择大海时,它知道只有大海的宽阔才能给予它翱翔汪洋的自由:当水选择大山时,它知道只有山的雄伟才能映衬出它的灵动、窈窕。于是,雄鹰回报以翱翔;于是,鱼儿回报以腾跃;于是,水回报以柔情。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和谐、精彩的画面。物如此,人亦然。学会帮助别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学会帮助别人,你帮我,我帮你,我们携手前进,我们同舟共济,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将永远春光灿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