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电视纪录片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探索和发展, 眼下已成为衡量电视台和独立制片人采编实力的标尺。《姐妹》、《房东蒋先生》等一些突破传统专题片“教化”模式, 把触角伸向平民层,以朴实无华的纪实风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纪录片在各家电视台的竞相播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从而使纪录片一跃成了电视领域中一方极具个性品位的天地。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呈现出包装的整体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浅谈电视新闻纪录片的特点唐山电视台施文奇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电视事业在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纪录片在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为重要。它作为城市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体部分,已经产生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一部好的新闻纪录片能够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练优美的解...  相似文献   

3.
正在如今的电视银幕上,纪录片的占有量正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真实纪录栏目行情看好,我们又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纪录片仍被当作衡量电视台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有人将纪录片当做是一个电视台的"良心"。可以说,纪录片市场的繁荣与否将决定中国电视发展的水平高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4.
张建宁 《视听界》2009,(5):102-102
当前国内纪录片的生产播出,仍然没有走出投入少、收视率低、播出时段差的低迷状态。纪录片收视率普遍很低;除了央视、上海台等专门的频道以外,纪录片的播出在各地电视台普遍被安排在晚间很晚的时段,或者仅在白天播出;各地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员很少或没有。  相似文献   

5.
吴喆 《记者摇篮》2013,(1):20-21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一段经典纪录片的黄金期。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在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表上看到纪录片,尤其是经典纪录片的名字。经典纪录片不吃香了!这是为什么?经典纪录片为什么渐行渐远?纪录片的瓦解今天,除了专业的纪录片频道,经典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已经难寻踪迹,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培育经典纪录片的大环境不存在了。曾几何时,电视剧、电视文学、纪录片被视作衡量一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的娱乐化是纪录片对于自己的突破,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都体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创作理念,正是这一突破使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我们应当承认纪录片的娱乐化为纪录片打开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天空,同时,也为纪录片的生存争得了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纪录片娱乐化归结为“市场化”的必然选择。面对市场化的今天,电视台一方面是宣传者,另一方面又是经营者。纪录片要生存不能仅仅依靠电视台的出资,还要吸引投资商,有可供纪录片销售的平台,还要有一套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只有产、供、销各个环节打通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杨晟宁 《新闻传播》2010,(4):130-131
近几年,财经节目的受众群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财经类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尝试用更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习惯。纪录片就是我们钟爱的一种表达形式。电视人常说的一句话:新闻节目最能反映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实力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栏目在我国电视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纪录片水平仍然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和综艺娱乐栏目的迅速发展,使纪录片栏目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危机之中。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综艺娱乐开始走低,我们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  相似文献   

9.
影视幕后纪录片在国外有着一定的发展,早在1982年,莱斯·布兰克拍摄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名片《陆上行舟》的纪录片《电影梦》,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幕后纪录片。好莱坞很早便有为电影拍摄纪录片的专业公司。此类纪录片通常被剪辑成半小时左右的片段,在电视台播放或随DVD发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空前繁荣,仅在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出都在干部(集)左右.近两年来,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固定的纪录片栏目,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和传播开始走向成熟.那么,当我们回望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否能找到一条指引它发展和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和理念呢?……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纪录片制播分离继续推进,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播出平台的身份,社会资金介入纪录片制作,市场对于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新闻传播》2009,(7):41-41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而我们的很多纪录片仅仅还停留在对一些奖项的追逐上.不用说商业运作,就连最终的播出,都不能保证。那么,中国的纪录片是不是也应该大胆地走商业化道路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的电视台在节目的运作上忽视了经济因素,那就意味着无法生存,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项访谈和文献综述,将香港的纪录片分成三个生产的层次,即电视台、商业化或准商业化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基层的纪录片工作者.纪录片虽然一直不在香港文化和媒体中占多数,但是最近二、三十年来,香港的纪录片无论在制作的深度、选题的广度,以及社会的参与度上,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本文认为,香港电台的公共电视制度,为"铿锵集"这样的纪录片栏目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而整个社会的多元民主趋势,是民间纪录片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 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业已完成,其标志是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使一批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得以出现和运作,形成了一种中国特色的引人瞩目的纪录片现象;然而自 1995年、 1996年以来,这一发展从高峰走入低谷,当年的火爆局面似乎好景不再,收视率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甚至中国电视界本身的一种转变。   在当今的中国,每天的电视屏幕已经很热闹了,滚动播出的新闻、不同时间档的电视连续剧、花团锦簇的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我们还需…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作为现代电视节目的重要形式,在传播新闻、普及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地区电视台纪录片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振兴,最终将会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学术研究方法,对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策划与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析,探究万州区电视台如何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突破发展瓶颈,将创新纳入纪录片制作的流程中,最终达到新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广播电视台是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它的广播电视系统规模很大,在制作数量、质量、题材选择、投资数目、人力物力、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闻名于电视界。日本NHK在纪录片方面的发展也源于国内激烈的同行竞争。通过对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叙事结构、元素和原则多个方面的分析,透视NHK在边缘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的产量不断提高,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广电总局政策和纪录片整体发展趋势的带动下,40%的电视台开始积极在纪录片领域寻求突破”.①政策扶持、平台拓宽以及投入增多,业界不禁感叹春天已经到来.而作为广电系统中最基层的县级台,由于受资金、人员、技术等的限制,纪录片栏目的制播面临着诸多困境:收视率低下、经费困难,等等.那么,在国产纪录片发展的春天里,县级台纪录片栏目的出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纪录片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纪录片市场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笔者以中山广播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海外中山人》为例,分析了纪录片市场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藤田贵久  李在荣  吴文汐 《传媒》2023,(9):22-23+25
<正>民营电视台与公共电视台共同构成日本二元制广播电视体制,在数量方面,民营电视台远超公共电视台。民营电视台追求广告收入和收视率,导致对纪录片的制作与排播相对较少。朝日放送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民营电视台之一,自开播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纪录片制作,其《电视纪实》栏目是日本民营电视领域仅有的两档面向全国播出的纪录片栏目之一,朝日放送在纪录片制作和栏目运营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