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的社会监督作用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环境下,依法开放档案是档案馆的职责与义务。开放与利用档案是实现档案监督的前提条。档案部门应加强与完善其自身建设,为实现档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1789年法国档案工作改革后,档案向社会开放的理念就已被各国普遍遵循,同时开放档案原则也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开放是利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档案价值的根本途径.然而实践工作却并未如预期的那样顺利,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档案信息资源呈指数化上升,可相较与馆藏的丰富来说,开放并未有同比例的提升.更不能与欧美一些国家的档案开放率相比.本文就是从鉴定的角度剖析开放档案滞后的原因,以求有利于提升档案工作的利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档案利用权利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合理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信息和档案内容的权利,其实现以国家综合档案馆认真履行档案服务职责为前提,以社会组织或个人积极行使档案利用权利为关键.从制度构建和制度运行的角度来看,通过改进档案收集制度、落实档案开放鉴定制度、优化档案利用服务制度、规范档案监督检查制度和完善档案利用权利救济制度,能够为档案利用权利实现提供一定的制度约束和机制支撑,彰显新《档案法》"权利义务相协调"和"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4.
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四个基本要素中,确认档案开放主体是关键一步.明确主体构成及责任主体权责是构建档案开放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档案开放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重点对档案形成及保密机构、国家档案馆、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及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等档案开放责任主体的权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开放档案价值实现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及其效果,取决于其对其价值实现路线的规划和设计.论文提出了两种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设计的方案,分别为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和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将开放档案价值实现理解为是一个反馈控制过程.前馈式档案价值实现路线设计则集中体现了事前预测与采取行动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档案价值的充分实现能够推进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本文从内部服务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视角,提出了影响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包括档案服务水平、档案服务数字化水平、档案社会环境、档案工作环境。而后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内外部影响因素在档案开放与档案价值实现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如何推动档案开放实现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7.
档案开放鉴定 朱敏、李小宁在《中国档案》2015年第7期撰文,指出我国档案开放鉴定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是:首先,现行档案开放鉴定标准与实际档案开放工作的不适应.其次,保密与解密、控制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如何推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作者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开放鉴定工作措施:一要观念创新,二要机制创新.如何做到机制创新?作者建议:成立全国性的档案鉴定指导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档案开放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可量化的业务操作规范,定期对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鉴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承担鉴定人员培训职责;充分借助档案馆离退休人员和文件形成单位人员,共同搞好开放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档案开放工作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孟原 《兰台世界》2006,(20):30-31
档案开放工作是档案最终走向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档案开放工作应该包括档案事业管理观念的开放,档案实体的开放,档案工作体系开放三个着眼点。我们应该突破封闭的档案工作体系,完善档案开放工作制度,争取社会的全员参与,使档案开放工作和档案事业呈现全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9.
档案开放利用制约因素分析之法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档案法实施办法>中针对档案开放利用的相关规定为例,简要阐述在档案开放利用方面档案法制体系存在的些许不足:开放范围过于"粗犷";开放年限不具有针对性;开放年限过长;缺乏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上层法规与下层法规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李蕊 《兰台世界》2017,(19):77-80
政府信息公开是时下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主要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档案开放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档案开放制度在我国实行也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公开一些符合规定的档案,使社会大众了解国家重大决策、办事制度等,并为大众提供学习和参考的"第一手资料"。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开放制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现就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创新档案开放制度的途径提出一些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我国向社会开放档案近三十年历程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的现状及其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正确认识向社会开放档案的真正意义、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多种形式、向社会开放档案的不同层次、向社会开放档案中的个人隐私等四个方面,对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开放制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衔接不足"方面的问题,二是信息立法上的相互矛盾,三是档案开放的手段落后,开放渠道少.对比我国已经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立法原则、立法思路和具体条款上,发现我国的档案开放制度在开放时间,设立原则和开放适用范围三个方面与信息公开存在不协调之处. 一、"衔接不足"的问题 首先,档案开放与信息公开最明显的衔接上的矛盾体现在开放的时间上.《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然而,一方面,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的即时开放已实现了利用的"0时限",另一方面,档案要经历30年的"封闭期"才能对公众开放,更不用说"提前开放"原则的实施了.此外,档案开放仍以"几十年"作为时限限制,虽然部分档案确实要设置相对较长的"封闭期",但对其他档案而言,几十年的封闭期所体现的时间上的"衔接不够"的问题显然较为明显,不利于制度间的相互协调.因此,档案界有学者提出"不设置30年的封闭期,使应该开放的档案开放,应该自由利用的档案自由利用"和"缩短档案开放期限,拓宽随时开放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档案开放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档案开放的前提是做好档案的开放鉴定。近年来,高校档案开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档案开放鉴定的滞后.档案开放率仍较低。本文拟对高校档案开放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做些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档案划控开放是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开放年限后经过组织鉴定审查、划控、审核、审批,向社会开放的过程。这项工作必须根据国家档案法定程序进行,将有用的和可用的档案向社会开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一、信息公开对政府档案工作的影响1.信息公开对政府档案开放时间的影响。政府档案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档案价值,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宏观角度出发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而现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所针对的对象是现行文件信息,相关信息公开后就已经被社会各界人士获取。当时这些文件在进入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归  相似文献   

16.
笔者系统分析了现行文件公开与档案开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讨通过档案开放使得机关档案室同时公开现行文件和开放档案,真正意义上实现服务社会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的价值,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档案的深度开发开放是实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开发开放中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位美国档案工作者曾经说过,也许我们从事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档案不用,又有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呢?20世纪当信息能从各种渠道得到时,档案人员再继续扮演看门人是一种时代的错误,我们职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依赖于档案的利用。档案利用工作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必由之路,没有档案利用,档案价值就不能真正的实现。而实际上,在档案被利用之前,开放和控制之间的博弈就已经存在了,最终档案开放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档案开放成为了全世界的主流。虽然如此,档案开放与档案控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档案开放利用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利用的前提是档案开放.随着人类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行政公开化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源向公民开放,为全社会广泛利用,成为档案利用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档案在利用和开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现档案事业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宏观管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中枢神经,是把档案事业各要素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现代档案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更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使档案事业发展与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规划协调、政策引导、指导监督和服务保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