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代对小说的分类方法很多,《四库全书总目》把小说分为三类:杂事、异闻和琐语.本文试图以《博物志》、《山海经》为例,从《博物志》的写作目的、两部书的性质、体例和内容等方面,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类的分类问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2.
自小说产生后,部分正史就对小说有收录和评价.文章把正史对小说的评价以及在正史中的地位、分布作为研究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集大成者,对小说的收录、分类、评价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郑堂读书记》是清代周中孚的一部目录著作,它模仿《四库全书总目》而作,不仅著录了许多与《总目》相同的书,而且收进了《总目》完成后,无法著录的乾隆至道光间的大量书籍,被称为《总目》的姊妹篇。虽然它许多方面模仿《总目》,但并非简单的翻版,如它的经部小类顺序。在《郑堂读书记》中,孝经类被置于经部之首,礼类、乐类、诗类被相次安排,这是它异于《总目》,独具之特色。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诗类序》是《总目》对所著录与存目书籍所作的一个总体评述,虽然简明扼要,但已经抓住研究《诗经》流变的基本特点,其中还表露出《总目》总的态度和治诗的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诗经》极具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诗类序》是《总目》对所著录与存目书籍所作的一个总体评述,虽然简明扼要,但已经抓住研究《诗经》流变的基本特点,其中还表露出《总目》总的态度和治诗的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诗经》极具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是翁方纲所写的《四库全书总目》初稿,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中很大部分是翁方纲所辑录的资料长编,前人未注意到其长编的价值。事实上,长编所载之书名、作者、卷数、序跋、印鉴、版本信息、翁方纲校语等信息对《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借以考证作者生平、底本信息、书名流变、书籍流传、内容删改及《四库全书》馆臣之校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乾隆时官修的一部大型目录书籍。从民国时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史部"政书"类加以深入地研究讨论。对"政书"类的形成、分类、收书情况、影响等方面对其加以讨论,可以很好地体现《四库全书总目》的继承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对历代学者给小学所划定的范围作了评判,并且对小学分为文字、训诂、音韵三方面的时间作了定位。然而由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的学者受到当时盛行的朴学影响,崇尚东汉古文经学,反对宋明理学,使得他们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中对小学所作的评判和分类时间的定位都有所偏颇。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小学类序》中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序》所存在的错误一一进行了说明和指正,全文条分缕析,论据充分,辨证有力,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是我国一部收录丰富、行文简洁的古籍提要目录,学界却往往因《总目》之经典而对《简目》的价值估计不足。该书体例简明,省略了小序,只有书名和部类等精要的内容。作为目录学入门书籍,《简目》实则更加便于查阅我国古代经典书籍,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钱大昕学识精深渊博,在经学与史学上造诣颇高。在其藏书题跋中,有许多利用碑刻文字考证史实、纠正前人谬误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籍九千多种,体例完备,涉及经、史、子、集,其中的史部目录类金石部分的提要内容,对钱大昕的考证成果多有采纳。同时,《四库全书总目》问世后,钱大昕的藏书题跋亦对其提要内容进行了补阙与考订。  相似文献   

11.
“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领导的英国“新工党”的社会哲学,其主要思想是培育一个全纳的、积极的公民社会,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主张政府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建立起社会投资型国家;鼓励创新和国际间合作,不断提高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布莱尔政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新世纪英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再一次改革,并规划出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2.
《金石录》和《集古录》是现存的最早的两部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其所著录的大部分唐代石刻及拓本今已不传。故此两书所录存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唐史研究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小说读者是成熟的阅读和接受群体 ,他们与创作群体有着同样的小说观念和审美需求 ,他们不以史传的“实录”原则苛求作者 ,能理性地理解小说的虚构 ,常态地看待“奇事”“异事” ,并常常表现出参与创作的巨大热情 ,对小说的创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有时则直接进行再创作 ,为唐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书"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中,《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关于此词的释义不全面。与史籍相关的"国书"一词在南北朝隋唐时指本国国史或前代某国、某朝的国史。在宋代范围扩大,具体包括日历、实录、会要、勅令、御集、宝训、玉牒、时政记、起居注,亦有国史(多指正史)义。元明含义与南北朝隋唐相近,清代多指满族文字。不清楚各个时代"国书"的含义会造成误读古籍的错误。此外,"国书"是春秋齐国一卿士名,当于辞典中立此义项。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唐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唐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16.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是历代《唐代文学史》、《隋唐五代小说史》、《唐诗鉴赏词典》等诸多图书乐于收录、鉴赏的一首名诗佳作。但对它的写作时间、具体地点、诗赠对象姓名,以及传承中形成的某些差异,却罕见系统地钩沉、解析和诠释。该文在广搜历史资料基础上,以历朝文献收录此诗的内容,深层次地发掘、考证、排比,逐一廓清这些问题,正本清源,以增强此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吴娱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47-48,61
唐代初年修《晋书》的过程中,史官们参考了臧荣绪等十八家晋史。具体表在:《晋书》某些事例的叙述表达,所采用的语言文字与前朝晋史近似;《晋书》频繁采择小说杂史入史的文风,渊源流自于前朝的晋史;《晋书》的编纂体例,受到干宝《晋纪》的直接影响;修史的政治倾向,也有前代晋史干扰的痕迹。通过考索《晋书》对前朝晋史材料的承继和变化,探测《晋书》撰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明确《晋书》撰者的修撰,有因陋就简的一面,有超越诸家晋史的一面,也有不及前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